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驱动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尹晓红
吉林省长岭县东岭乡中学 131523
摘 要: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创新思维不仅能助力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深入探究、提升素养,更是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正逐渐走进初中语文课堂。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将聚焦于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深入剖析如何借助这种学习模式驱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设计开放性项目任务,为学生提供广阔思维空间,到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碰撞,探索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期望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驱动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而创新思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渴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项目式学习,作为教育领域的新探索,以真实的任务情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吸引着学生积极参与。在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本文围绕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关系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案例,探寻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在机制,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设计开放性项目任务,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广度
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人类至少拥有语言智能、逻辑 - 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 - 运动智能等八种智能,每个学生在这些智能领域各有侧重,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开放性项目任务就像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思维舞台,打破了传统封闭式任务中单一答案的束缚,让学生能够依据自身智能优势,选择独特的思考路径。例如,语言智能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撰写详细的桥梁设计方案,用生动的文字描绘桥梁的创意;空间智能卓越的学生能够借助绘图软件,直观呈现桥梁的立体造型与空间布局;逻辑 - 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则可从桥梁的力学结构、材料数据等方面进行严谨的设计与分析。这种多元的解决方式,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固定模式,而是在不同维度上自由探索,从而有效拓展了创新思维的广度,真正实现了 “人人都能创新,创新方式因人而异” 的教育目标【1】。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的学习后,开展的 “设计未来桥梁” 项目学习中,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在开放性任务的激发下蓬勃绽放。有的学生结合当下城市发展对景观美化的需求,设计出 “艺术长廊桥”,将桥梁与文化展示相结合,桥身两侧设置可旋转的艺术展墙,既能供行人观赏艺术作品,又能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有的学生考虑到自然灾害对桥梁的影响,构思出 “自适应抗震桥”,利用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地震波,当检测到地震时,桥梁结构能够自动调整形态,分散应力,保障桥梁安全。还有学生关注到特殊人群的需求,设计出 “无障碍智能桥”,配备自动升降平台、语音导航系统,方便残障人士通行,并且在桥面上设置感应步道,当有车辆靠近时,步道会发出震动提醒行人注意安全。这些丰富多样的设计,充分展现了学生从不同生活场景、不同人群需求出发的创新思考,他们在开放性任务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让创新思维的广度得到了显著拓展。
二、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碰撞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并非孤立完成,而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建构知识体系。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带着自身独特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其中。当不同的观点相遇时,会形成认知冲突,这种冲突成为推动思维深化的动力。学生们通过倾听、质疑、辩论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剖析与探讨,在交流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例如,在面对复杂的语文问题时,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清晰阐述观点,逻辑思维严密的学生善于梳理思路,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则能提出新颖的设想。他们相互启发、优势互补,将分散的想法整合为更具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知识的共同建构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真正体现了 “1 + 1> 2” 的协同效应【2】。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的 “如果我是吴用,如何设计智取计划” 项目式学习中,小组合作探究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以第三小组为例,组员们在讨论初期,便呈现出多样的思路:有的学生提出利用现代的 GPS 定位技术,实时掌握杨志一行人的行进路线;有的则主张模仿现代谍战剧的情节,安插卧底打入对方内部。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们相互补充、不断优化方案。一位擅长心理学的学生指出,除了技术手段,还应利用杨志团队内部的矛盾,比如设计挑拨离间的对话,让他们彼此猜忌。这一观点引发了新的讨论热潮,小组进一步完善计划,决定结合古代兵法中的 “离间计” 与现代的心理战术,同时利用地形布置陷阱。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学生们不断从他人的观点中汲取灵感,将传统计谋与现代思维融合,原本零散的想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极具创意的智取方案,充分展现了小组合作探究对创新思维的强大推动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在驱动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方面成效显著。设计开放性项目任务,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能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拓宽了创新思维的广度,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提出丰富多样的解决方案。而组织小组合作探究,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促进了学生间的思想碰撞,在认知冲突中完善知识体系,将传统与现代思维融合,为创新思维的提升提供了强大动力。通过这两种策略的实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培养了创新能力。未来,初中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深化项目式学习的应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王雪.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佳木斯大学,2024.DOI:10.27168/d.cnki.gjmsu.2024.000021.
[2]张鹤丹.项目式学习视域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24.DOI:10.27114/d.cnki.ghnau.2024.00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