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硬化施工质量与技术研究
任佳丽
河北首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邯郸 056001
一、市政道路硬化的基本概念
市政道路硬化是指通过铺设沥青、混凝土等硬质材料,将原本松软的土路或碎石路改造成坚固平整路面的过程。这个技术听起来简单,却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随着城市发展,道路硬化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功能需求。美观大方的硬化路面能够提升城市形象,让整个区域看起来更加整洁有序。现在很多城市在道路硬化时还会考虑绿化带、人行道等配套设计,既实用又美观。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新型硬化材料还注重环保性能,比如能让雨水渗透的路面,既解决了排水问题,又能补充地下水,一举多得。
二、道路硬化施工的主要材料与技术
在道路硬化施工中,沥青和混凝土是最常见的两种材料。沥青路面因其施工速度快、行车舒适性好而广受欢迎,特别适合交通流量大的城市主干道。它的主要优势在于柔韧性好,能适应一定程度的地基变形,冬季不易开裂。施工时通常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将加热过的沥青与石料拌合后立即摊铺压实。现在很多城市还会在沥青中添加橡胶或纤维等改性材料,进一步提升路面的抗车辙和抗裂性能。不过沥青路面也有缺点,夏季高温时容易变软,长期暴晒还会出现老化现象,需要定期养护。
相比之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更加坚硬耐用,特别适合重载车辆频繁通行的路段。它的主要原料是水泥、砂石和钢筋,通过现场浇筑或预制板铺设而成。这种路面最大的特点是强度高,使用寿命可达20 年以上,基本不需要频繁维修。现代施工中常采用滑模摊铺机进行连续浇筑,既保证了路面平整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混凝土路面也有明显不足,比如接缝处容易损坏,修复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行车噪音相对较大。为改善这些问题,现在有些工程会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或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新技术。
除了传统材料,近年来透水混凝土正在城市道路中推广应用。这种特殊材料内部有许多连通的小孔,能让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既解决了路面积水问题,又补充了地下水。在公园步道、广场等场所使用效果特别好,下雨天不会形成水洼,行人行走更安全。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基层处理,通常需要铺设碎石层作为储水空间。另外还有一些新型环保材料,比如用废旧轮胎制成的橡胶沥青,既消化了固体废弃物,又改善了路面弹性。
施工技术的选择往往取决于现场条件和工程要求。对于城市主干道的翻新工程,现在普遍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直接用大型设备加热旧沥青路面,添加新料后重新压实。这种方式不仅节省材料,还避免了废料运输带来的污染。在狭窄的街巷施工时,则会选择小型摊铺机或人工铺装。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施工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地基检测、材料配比试验等。特别是在温差大的地区,必须考虑温度应力对路面的影响,合理设置伸缩缝。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被应用到道路施工中,比如自动控制摊铺厚度的激光整平机,大大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效率。
三、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与质量控制
基层处理是道路硬化施工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根基。施工前必须彻底清理场地,将杂草、树根、垃圾等杂物清除干净,遇到松软土层还需要进行换填或夯实。特殊地质区域更要引起重视,比如遇到淤泥质地基时,通常要挖除软弱土层,回填碎石或砂砾并分层压实。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会使用平地机配合压路机作业,先用推土机粗略整平,再通过轻型压路机初压,最后用重型设备反复碾压直至达到设计密实度。这个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基层压实度不足,会导致后期路面下沉开裂,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环刀取样检测。
材料铺设环节需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温度控制、厚度均匀和接缝处理。以常见的沥青路面为例,热拌沥青混合料运到现场时温度通常要保持在 150℃以上,摊铺机必须匀速前进,避免停顿造成接缝不平。施工人员要随时检查摊铺厚度,简单的方法是用钢钎插入未压实的面层测量。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振捣工序尤为关键,既要确保混凝土充分密实,又要防止过振导致骨料下沉。现在很多工地采用激光整平技术,通过电脑控制系统实现高精度找平,比传统人工刮平效率提高不少。无论哪种材料,横向接缝都应避开车轮经常碾压的位置,纵向接缝则需要做好搭接处理,必要时使用专用胶黏剂增强粘结力。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把控需要建立完整的检验体系。每道工序完成后都应该进行自检,比如基层压实后要检测平整度和含水量,面层施工后要检查厚度和密实度。现代工地普遍配备了智能检测设备,像红外线测温仪可以实时监控沥青料温度,无核密度仪能快速测定压实度。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环节特别重要,夏季要覆盖土工布保湿,冬季则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常见的蜂窝、麻面等缺陷往往是由于振捣不足或模板漏浆造成的,发现后要及时用专用修补材料处理。施工方还应做好详细记录,包括每天的天气情况、材料配比调整、机械参数设置等,这些数据对后期质量追溯很有帮助。
现场管理是保障施工质量的无形之手。合理的施工组织能避免很多质量问题,比如交通疏导不到位可能导致重型设备无法按计划进场,雨天抢工会影响材料性能。现在推行标准化施工的工地都会设置明显的工序流程图和质量控制点标识,让每个工人都清楚操作标准。材料堆放也有讲究,沥青混合料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导致温度下降,水泥则应储存在防潮仓库。智慧工地系统正在逐步推广,通过安装在机械上的传感器,管理人员可以远程监控摊铺速度、碾压遍数等关键参数,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对于城市道路施工来说,还要特别注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比如设置喷淋系统控制扬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噪音扰民。
四、道路硬化施工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道路硬化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路面裂缝,这通常由材料收缩或地基不稳引起。预防措施包括选用优质沥青或添加抗裂纤维,混凝土路面则要合理设置伸缩缝。对于已出现的细小裂缝,可用乳化沥青灌缝处理;较宽的裂缝则需要开槽后填充专用修补材料。另一个棘手问题是局部沉降,往往因基层压实不足或地下水位变化导致。施工时应严格把控基层压实度,遇到软土地基要换填砂石或采用桩基加固。已经发生的沉降需根据程度采取不同措施:轻微下沉可铣刨后加铺新面层,严重塌陷则要彻底挖除问题区域重新施工。
夏季高温容易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特别是在红绿灯等候区。解决方法是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改性剂提高抗变形能力,施工时加强碾压确保密实度。冬季低温又可能引发冻胀问题,北方地区施工要注意做好路基排水,必要时铺设防冻层。新铺路面如果过早开放交通,常会出现骨料脱落现象。必须保证足够的养护时间,沥青路面一般需冷却至50℃以下,水泥路面则要养护28 天以上。施工接缝处理不当也是个普遍问题,建议采用阶梯形接缝设计,摊铺时预留足够重叠宽度,碾压时特别注意接缝处的密实度。
雨天施工容易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特别是沥青混合料遇水会迅速降温。遇到突发降雨应立即停止作业,已铺设未压实的料层要予以清除。施工单位最好提前查看天气预报,避开雨季施工。城市道路施工还经常遇到地下管线干扰,轻则影响进度,重则造成安全事故。开挖前务必与各管线单位充分沟通,使用管线探测仪确认位置,必要时采取人工挖掘。最后要特别注意新旧路面衔接处的处理,建议将旧路面铣刨成斜坡状,增加新旧材料的粘结面积,必要时喷洒粘层油增强结合力。
总之,市政道路硬化施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需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和技术创新。只有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标准,才能打造出耐用、安全、美观的城市道路,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道路硬化施工也将迎来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华,李明 . 市政道路硬化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 [J]. 城市建设,2019,40(12):56-59.
[2] 王强,赵磊 . 市政道路硬化施工中新技术应用探讨 [J]. 公路交通科技,2020,37(4):98-101.
[3] 刘莉,张伟 . 市政道路硬化施工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及对策 [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27(6):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