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P 评价模式下幼儿园自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康丹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幼儿园
一、CIPP 评价模式与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契合性
斯塔弗尔比姆美国学者提出了 cipp 模式,认为评价工作要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通过对背景、输入、过程、成果四个环节所做出的评估为教育决策提供服务。这种模式非常契合幼儿园幼儿自主游戏的性质。
从教育目标来审视,“以儿童为本”是自主游戏理念的重要基础,它注重孩子在自由环境中发展个性和能力。而 CIPP 模型的教育评价则能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发展情况进行精确化的追踪,避免了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观念。而从实施来讲,自主游戏的设计与执行需要考虑孩子的发育需求以及学校的环境设施等,通过 CIPP 模型能够通过对环境的分析而制定需求,通过输入分析去修订资源、通过过程分析对实施进行控制、通过成果的反面进行总结成功经验,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管理模式。而从教学方面来说,CIPP 模型不仅仅强调的是短期效益,它更加注重于长远的影响效果,这使 CIPP 模型成为自主游戏改进的一个重要参考,便于提高学前教育教学的水平。
二、CIPP 评价模式下自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 背景评价:精准定位需求,明确游戏设计方向
其核心问题是勘察幼儿园和幼儿的需求状况,从而作为幼儿园自然教学活动规划设计的依据,侧重于“幼儿自身发展所需”“幼儿园活动资源”“幼儿园周边及社区可用资源”三者。
调查年龄段儿童,通过观察、会谈和资料分析了解各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和缺失。例如,针对小年龄阶段的儿童,重点关注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和自我探索,设置了“家模”和“感觉探索区”;针对中年龄阶段的儿童,重点关注孩子交往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设置了“小商店”“剧场所”;针对大年龄阶段的儿童,重点关注解决问题、思考、探究的能力,设置了“建筑乐园”“科学发现角”。
对幼儿园和社区资源的利用,了解幼儿园中的场地、材料、教师等资源,如有“沙水活动区”“户外建构区”的可用区域,便可在幼儿园中组织,也可利用社区环境的资源进行活动如“社区游”的游戏、去“菜地采摘”的游戏等等,以便组织社区与幼儿园的联合游戏。
(二)输入评价:优化资源配置,夯实游戏实施基础
“评估输入”主要是评估和选择用来自发玩耍所需要的物质,并确保这些物质能够满足玩法和适龄幼儿的需要,包含“物质准备”“教师准备”“安全保障”三大方面。
按“层级性”“开放性”“生活化”的原则设置游戏材料。对于同一类游戏,设计了不同难易程度,例如在建构游戏上,小班投放大积木块,大班则投放小可拼积木,在开放性上,投放了非定性物,例如纸盒、电线、布料等,以此发挥孩子想象,在生活化上,对废弃物如瓶盖和空瓶子等进行了游戏加工,不但生活化,而且具有环保性。
提高教师的游教能力,组织教师的“自我游戏”的培训,重点学习“儿童游戏行为的观察”、“什么时候开展干预指导及如何指导”的内容;“年级组研讨”制度以解决不同层次中自发游戏内容设计中的困惑问题为主,如“如何通过玩具激发小学生语词表达活动”、“如何在大规模的搭建游戏活动中帮助儿童合作性地解决问题”等。
完善保育设备,对儿童园区的设施与物品进行全面检查,如设置园区室外场所护栏以防跌落、对尖锐物品磨边处理;制定一套安全游戏原则,用场景再现和图片绘本等方式向儿童传达这些原则,如“搭建游戏时要注意积木出库”“玩完沙子或水后马上洗手”;明确规定教师监护职责,做到玩乐中时刻观察儿童行为。
(三)过程评价:动态调控实施,保障游戏自主品质
通过对婴幼儿自娱游戏操作过程的不断观察和调整,基本原则是“尊重婴幼儿的主动性”和“适时地干预”之间的关系,主要操作策略是“仔细观察”“随机指引”“适时调控”等。
真实而准确地追踪、观察和记录孩子的行为,教师运用“定点观察”“跟踪观察”等方式和方法将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过程详细记录,包括在游戏过程中是否具备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否有新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遇到冲突时怎么解决冲突等问题,如在中班活动“小超市”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在买卖过程中因“买单方式”问题产生冲突和矛盾后,并不需要急于介入,而要将孩子们的争吵细节详细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把握干预的合适时机,遵循“以儿童自我主导为主”的原则,有需要的情况下才适度地参与其中。当孩子处于危险情况,妨碍了游戏的开展,应立即制止并介入游戏的引导。当孩子没有足够的经验造成他们在游戏中遇到困难不愿或无法继续进行游戏时,可以用展示 + 问题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如大班幼儿建筑游戏时,幼儿对于桥的建筑不懂时,可以用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桥是怎样的结构”来进行引入。当游戏出现消沉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加资源和创设新的环境来刺激游戏的开展,如“娃娃家”游戏中如果幼儿对角色扮演游戏失去兴趣,可以用“医生用具箱”增加游戏的内容。
实时修改游戏计划,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与反应及时调整游戏计划。例如,在“感觉探索区”中发现孩子对“气味瓶子”很感兴趣,就增加更多的有气味的物质;当看到大班孩子对于“探究区”中的“水的流动实验”特别感兴趣时,就将实验扩展到“水能生电”“水的浮力”等更多的游戏内容中,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四)成果评价:多元维度考量,全面总结游戏成效
要摆脱“一刀切”的量化考核模式,运用“游戏发展”“教师成长”“游戏优化”为导向的多维度考核模式,关注孩子多方面的成长与游戏的持续作用。
以“过程评价 + 多模态表达”为评价方法,包括“幼儿成长档案袋、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幼儿游戏过程中经历的发展”,如“从独立游戏到积极交往的发展”“从不懂得解决冲突到可以协商处理冲突发展”;“自我评价 + 同伴间互评”策略:组织“游戏分享会”请幼儿描述自己游戏中体验到什么,以此为依据对幼儿游戏中表现好的方面、不足之处进行自评和互评。
作为老师及游戏裁判员,他们会通过自我检视和反思以及与同事之间的讨论去反思他们独立游戏策划和实施的“长板”和“短板”,例如“是否已经做了最有效率的资源分派?”“引导策略是否有效?”此外,老师还会向家长征求他们建议,通过“家庭开放日”或者“游戏成果展”的方式,让他们观察孩子们的自发游戏并告知改善的建议,从而达到一致的“家庭和学校评价”。
结论
幼儿园自选活动将 CIPP 评估模型运用在设计和实施的各个环节,可具体确定其所需的各项需求,通过输入评价来对投入进行调节,进行过程评价的动态控制,同时完成结果评价。系统地完成整个流程,可有效地将自选活动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今后,应在运用 CIPP 评价模型指导自选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持续深入研究,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方案,使自选活动真正为幼儿提供一个快乐的学习渠道。
参考文献:
[1] 斯塔弗尔比姆 . 方案评价的 CIPP 模式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 李艳 . CIPP 评价模式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应用研究 [J]. 学前教育研究,2023 (4):56-58.
[3] 教育部 .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Z]. 2012.
[4] 王莉 . 基于 CIPP 模式的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实践 [J]. 幼儿教育,2022(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