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家风建设应用于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价值探讨
陈素
中共新邵县委宣传部 422900
引言:在现代化发展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始终是核心命题。当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精神生活的追求愈发迫切,渴望在文化浸润与信仰滋养中实现心灵丰盈。新时代背景下,契合群众多元精神需求、引领精神生活正向发展,既是个人成长之需,也是国家进步之要。家庭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场域,不仅是物质供给单元,更肩负价值观塑造功能。新时代家风建设立足国情、紧扣时代,将国家发展要求与民众思想特征融入其中,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提供重要切入点,本文就此展开价值探析。
一、新时代家风建设概述
步入新时代,家风建设有了新的时代内涵,需在传承传统根基的同时融入现代文明,构建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新型家风模式。新时代家风以新思想为指引,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需求,是家庭内部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的集中体现。其建设重点在于培育立德树人的家庭文化,内涵包含精神引领、价值判断与行为规范三个层面,既传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念,弘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又着力构建平等尊重的家庭沟通机制。这一建设既塑造家庭道德规范,又促进成员个人发展与社会和谐,成为连接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桥梁[1]。
二、新时代家风建设应用于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新时代的家风建设,旨在培育德才兼备、心怀社会的新青年,大力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良好家风对人的塑造作用体现在多个关键维度。在思想道德上,引导成员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文化素养方面,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助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身心健康领域,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给予充分情感支持。 拥有良好品德与社会责任感的家庭成员,会在社会中发光发热,无论是日常社交还是职业活动,都能传递正能量。随着这类群体不断壮大,其积极影响持续外溢,带动社会道德水准提升,促进文明程度提高,最终形成社会良性发展的循环。
(二)满足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时代家风建设呈现出包容吸纳、开拓创造、革新突破的显著特点,核心在于契合民众多层次、多维度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群众精神文化共同发展。在当下社会多元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发丰富,家风建设要回应这些需求,首要具备包容吸纳的特质。作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家风建设把孝老爱亲、兄友弟恭的伦理规范,忠诚信义、知礼重和的道德准则与现代家庭生活相融合,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价值引导。孝悌维系着家庭伦理,忠诚体现家国担当,信用是社会交往的根基。
(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家风作为社会风气的重要组分,其健康发展能助力社会风尚优化。新时代开展家风建设,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摄取养分,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貌。这既能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导向,培育优良道德风尚,又能促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增强家庭向心力,以家庭和谐带动社会整体的安定与和谐 [2]。
(四)有利于强化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核心要义,而家风建设堪称道德建设的根基所在。家庭里,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导师,其言行举止的示范效应,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孩子的道德认知与行为习惯。通过推进新时代家风建设,将尊老爱幼、诚信守诺、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培育家庭成员的道德自觉与责任担当,能够为社会道德建设筑牢根基。此外,良好家风还能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觉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
(五)有利于培养合格公民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关键在于培育合格公民,而家风建设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在家庭生活中,可通过培育家庭成员的家国情怀、强化社会责任感,以及锤炼实践本领与创新意识等方式,为塑造合格公民筑牢根基。良好家风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中养成良好道德操守与行为习惯,从根基上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使其在社会中真正成为兼具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合格公民。
三、新时代家风建设应用于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路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关键在于培育合格公民,而家风建设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在家庭生活中,可通过培育家庭成员的家国情怀、强化社会责任感,以及锤炼实践本领与创新意识等方式,为塑造合格公民筑牢根基。良好家风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中养成良好道德操守与行为习惯,从根基上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使其在社会中真正成为兼具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合格公民。
(二)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家风传承
新时代家风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融合,关键在于以实践活动为纽带扎根群众。可依托家庭文明评选、亲子互动体验、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家风、传承美德。同时借助学校、社区等基层阵地,开设家风文化讲堂、组织主题实践班会、推进家风传承项目,以浸润式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家风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素养、规范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家风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深度融合,让优良家风在群众实践中迸发新活力 [3]。
(三)完善制度保障,建立长效机制
新时代家风建设深度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关键在于以制度完善为支撑。一方面,要构建家庭文明建设规范体系与家风传承激励机制,为实践提供机制保障;另一方面,需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厘清各部门职责边界,通过跨部门联动凝聚协同合力。此外,还应构建常态化监督检查体系,制定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到位的主体进行责任追溯,以闭环管理推动家风建设举措落地,确保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家风内涵
当代家风培育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像《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经典文献里的家风古训,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现实加以创新转化,以此丰富家风建设的内涵。同时,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家风精神也需传承弘扬,从革命先辈的家风事迹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都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观念、规范行为,让家风建设既深植传统土壤,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生机。
(五)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榜样的力量蕴含着无穷动力。新时代推进家风建设,需重视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优秀楷模的评选表彰活动,传播其优良家风与动人故事,带动群众学贤向善、传承美德,形成崇尚美德的社会风气。另外,要强化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党员干部需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以自身践行的良好家风为群众树立可学习、可借鉴的榜样,让优良家风在示范引领中代代相传。
结束语:总之,新时代家风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紧密相连,相辅相成。通过新时代家风建设,能有效培育全面发展之人,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塑造良好社会风气,强化道德根基,培育合格公民。而借助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实践活动、完善制度保障、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及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等路径,可推动家风建设深度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注入强大动力,助力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俊英 . 论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价值 [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22, 24(2):35-38.
[2] 曹敏懿 . 中华优秀家风融入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创新性价值研究 [J]. 女报 ,2023(12):0187-0189.
[3] 郭启萌 . 新时代家风建设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实践进路 [J]. 社会科学前沿 , 2024, 13(12):27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