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非遗绘本校本课程的困境与突破:创新传承路径的探索
周静 王哲珺 陈昕宇 施波 王柯烨
嘉兴大学 314200
摘要:小学阶段开设非遗绘本校本课程,对非遗文化传承和学生素养培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课程发展遭遇重重阻碍。笔者通过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发现,课程内容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教学方式缺乏新意,专业师资也较为匮乏。经深入探究,市场监管缺位、教学观念滞后、师资培育体系不完善等因素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期望推动小学非遗绘本校本课程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学生素养提升的双赢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教育浪潮下,小学非遗绘本校本课程如一股清流,悄然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这些以图文并茂形式呈现的非遗绘本,不仅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厚重,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融入儿童教育,成为孩子们接触、探索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但在课程实践中,诸多问题逐渐显现,严重制约了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寻求解决之道,无论是丰富小学课程体系,还是守护民族文化根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非遗绘本校本课程发展存在的困境
2.1 课程内容质量良莠不齐
在走访多所小学并查阅相关数据后发现,市面上约三成非遗绘本存在内容错误或文化解读偏差的情况。这一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绘本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部分创作者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误解和歪曲,这就导致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流入校园。这些"问题绘本"不仅无法传递非遗文化精髓,反而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的文化认知,对其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不良影响。
2.2 教学形式单一僵化
从实际教学观察来看,超过七成的小学非遗绘本课堂仍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难以真正理解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学活动往往局限于传统课堂之内,很少与校外的非遗资源建立联系。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得课程的育人价值大打折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困境成因分析
3.1 绘本创作者创作浮躁与市场监管缺位
在当前的绘本创作与市场环境中,绘本创作者的浮躁现象与市场监管的缺位问题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整个绘本行业的发展。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首先,部分创作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盲目跟风热门题材,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例如,当前市场上传统文化类和品性培养类绘本大量涌现,许多创作者纷纷涌入这些领域,导致内容同质化严重。其次,一些创作者过于注重绘本的商业价值,忽视了其艺术性和教育意义。
市场监管的缺位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些问题。一方面,市场上存在大量低质量、低俗甚至有害的绘本,这些作品不仅无法为儿童提供有益的阅读体验,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然而,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这些“毒绘本”依然能够在市场上流通。另一方面,绘本市场的价格体系混乱,盗版现象严重,这不仅损害了创作者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创作者的浮躁与市场监管的缺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创作者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不得不迎合市场需求,创作出更多迎合大众口味的作品,这进一步导致了市场上绘本质量的良莠不齐。而市场监管的缺位又使得这些低质量的作品得以在市场中生存,甚至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从而削弱了创作者创作高质量作品的动力和信心。
3.2 传统教学理念束缚创新
传统教学理念往往强调知识的单向传授,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非遗文化不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活态的文化实践,它需要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和感悟。然而,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课堂往往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教师更多习惯通过讲解和演示来传授非遗知识,不善于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也难以真正深入理解和掌握其精髓。
此外,传统教学理念还强调标准化和统一性,这与非遗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非遗文化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每一种非遗项目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按照固定的教案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针对非遗绘本校本课程现状的发展策略
4.1 严格把关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规划阶段,学校应邀请专业非遗文化领域的专业学者、纳入教育领域的课程设计专家、当地非遗传承人组建一支团队,组建专业审核团队,明确课程内容标准必须准确、完整地呈现非遗文化的核心技艺等的同时,也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分层设计,以此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在课程内容审核阶段,编写团队应该分别从自审、互审、咨询专家等方面开展多维度的审查,确保课程内容的知识准确、语言表达流畅易懂、结构逻辑清晰。
4.2 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创新非遗文化课程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实践、体验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形式。
五、结论
小学非遗绘本校本课程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等措施,完全可以突破发展瓶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更能有效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养。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持续关注课程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创新,让非遗绘本校本课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六、参考文献
[1]李艳青,刘旭.“互联网+”下儿童绘本阅读服务研究[J].出版参考,2019.
[2]陶瑞.叙事视域下低幼儿童绘本阅读能力提升策略[J].美术观察,2020.
[3]国家非遗保护政策文件(202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