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下小学美术教学新途径
武一敏
江苏省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214000
随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实施,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着新要求。当前的美术教学中,多数课堂停留在美术技巧的模仿教学上,学生缺少观察、欣赏的时间,教学模式存在概念化的倾向,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关注度不足。基于此,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思维可视化的教育理念,将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推动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思维可视化概述
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将不可见思维过程、思考路径等直观的呈现出来。小学教学中的常见思维可视化工具包括概念图、思维导图以及思维地图等,不同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不同。思维可视化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符号、图形以及图示等,强化知识内容的视觉表征,将复杂的知识内容直观化、可视化,从而实现学生美术学习难度的降低,提升教学质量。
二、思维可视化下小学美术教学途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制定思维目标
在思维可视化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基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设定思维目标。小学美术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还需要可以将美术技巧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因此,教师应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理念,接受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在知识层面的发展也需要关注学生思维层面的强化 。同时教师还需要设置思维发展的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置额外的思维目标,明确通过思维可视化教学活动学生思维需要得到怎样的锻炼和发展。思维目标的设置能够帮助教师确定教学方向,使美术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够衡量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并对后续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美术教学过程。
(二)整合教学内容,设计表征形式
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的情况,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阶段的美术学习基础科学设计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活动,确定思维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形式。以苏教版教材《水墨画动物》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整合知识内容时,可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将“水墨画动物”作为导图(如图 1 所示)的一级标题,水墨画的历史、特点、艺术价值、主要技法作为二级标题,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并按照每个二级标题补充一些知识内容,该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帮助学生了解水墨画的知识框架图。通过思维导图的设计,学生可以直观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部分,通过知识点的罗列,学生也可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体统化的美术教学。
图1 :水墨画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三)优化知识结构,实现图文结合
思维可视化的视觉表征是呈现思维结构、思考路径等,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知识结构,对美术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图文结合的教学形式,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在《水墨画动物》的教学中,一是创设情境,展示著名的动物水墨画作品,让学生表达自己在欣赏作品中的感受,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对自己的感受进行简要的描述,分成不同的思考点。二是介绍水墨画基本特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将基础知识部分进行梳理 [2]。并展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视频动画,使用流程图,明确动物观察的基本流程,包括外形、特点、行为表现等,流程图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观察思路,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在流程图的基础上对观察的内容进行细分,如在外形方面可以细分为毛发、四肢等。三是动物水墨画的教学,该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应重点讲解水墨画的基本技法以及其在动物水墨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使用树形图,将勾线、泼墨、积墨作为二级标题,并配合动物绘画的图片,直观展示使用水墨画技法画动物的过程和技巧,思维可视化下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顺序,将技法与动物的形态充分结合在一起。四是自主绘画阶段,教师可以展示动物水墨画的作品,学生进行临摹练习,学生也可以选择积极喜欢的动物完成练习任务。五是教学总结,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展示学生在绘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绘画指导,强化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程度。
结束语:总之,小学美术教学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思维可视化的教育理念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树形图等可视化工具直观呈现知识内容,构建图文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探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鹏 . 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 [J]. 文渊(小学版),2024(7):337-339.
[2] 赵冰姿. “双减”背景下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界 ,2024(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