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研究

作者

马海军

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228

引言:

化工行业作为高危行业的典型代表,其安全生产关系到人员生命、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近年来,化工事故频发,暴露出传统安全管理手段在风险识别与隐患治理方面的不足。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已成为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控机制应运而生,为企业实现源头预防与系统治理提供了新路径,正成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关键抓手。

一、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的特点与分级管控思路

化工企业在原料储存、生产反应、输送运输等环节普遍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质,工艺流程复杂、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社会影响广泛。与此同时,化工生产还具有连续性强、系统耦合度高、工艺控制精度要求严等特点,导致安全风险的潜伏性和连锁性增强。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多停留在经验判断和事后控制阶段,难以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提前识别与动态防控,难以适应现代化工企业对安全治理的高标准需求。因此,构建科学、系统、前瞻性的风险分级控制机制已成为保障化工企业本质安全的关键路径。

在此背景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以“分级管理、分类施策、重点防控”为核心,将安全风险按发生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四级,明确各类风险的责任单位、管控措施与应急预案。通过构建风险数据库,结合评估模型与信息化平台,实现风险源的动态识别与实时更新。重大风险由高层每日监控并落实带班制度,较大与一般风险分别由中层与基层负责,确保各层级精准施策。同时应结合现场环境、作业频率等因素细化分级标准,使风险分级结果更具实用性与指导性,为后续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分级后的管控策略不应停留在静态分类,而应向动态闭环管理转化,实现“识别—评估—管控—反馈”的全过程嵌入。在制度层面,应完善风险清单、管控责任落实、日常检查巡检等机制,形成从源头到现场、从管理到技术的多维度防控体系。技术上可引入大数据分析、在线监测、视频识别等手段,提升风险预测与响应效率;组织上则应加强员工风险辨识培训和岗位风险告知,落实全员参与的责任,推动安全文化深入人心。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将分级结果与具体管理措施精准对接,有效提升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为隐患排查治理及双控机制的协同运行提供坚实基础。

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路径

隐患是诱发事故的直接根源,而系统性的隐患排查治理则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化工企业由于生产环境复杂、设备密集、反应条件严苛,往往隐藏着大量动态、交叉和多源的安全隐患,若仅依赖传统的定期检查、被动整改等手段,难以及时发现深层次问题。因此,构建科学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需坚持“关口前移、防控结合”的原则,做到全面覆盖、精准识别与闭环管理。首要任务是健全隐患排查标准体系,涵盖工艺流程、设备运行、作业行为、环境条件等多个层面,结合行业规范、事故案例及企业历史数据,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排查清单和治理规范,确保排查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在组织实施层面,应建立多层级、专业化的隐患排查机制,采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检查—季节性检查—事故类比检查—复产复工前检查—外部检查”八位一体模式。基层员工通过点检自查形成首道防线,管理与技术人员聚焦高风险环节开展专项排查,企业安环部门统一组织综合巡查,结合风险分级明确重点区域。引入第三方审查可提升识别深度与客观性。所有隐患应纳入信息系统,动态建档、实时更新,实现“隐患可追踪、责任可落实、过程可复查”,确保隐患治理高效闭环与可视化管理。

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坚持“分级负责、限期整改、复查销号”的原则,按风险等级分类处置隐患。重大隐患由主要负责人牵头治理,制定专项方案与应急预案;一般隐患由属地限时整改,确保责任清晰、措施得力。对整改不彻底或重复发生的问题,应严肃追责,强化制度约束。同步提升技术与资金保障水平,引入智能巡检、预警监测、视频识别等手段,提升治理效率与精准度。建立隐患治理评估与绩效考核制度,将整改质量纳入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激励全员积极参与。通过系统化举措,逐步构建高效运行的隐患治理体系,为双控机制有效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三、双控机制协同运行的优化策略与实施效果

双控机制作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系统集成,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与协同运行,才能真正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在实际应用中,双控机制往往存在信息割裂、责任交叉、执行不一等问题,导致运行效率和治理效果大打折扣。优化协同运行的首要策略是构建统一的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将风险分级数据与隐患排查记录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风险闭环管理链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动态预警、隐患自动识别、整改进度跟踪等功能,使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风险点和隐患动态,及时调整防控措施,从而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治理转型。

双控机制的高效协同还需依托科学的组织管理架构与制度设计。明确各层级在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中的职责边界,推动风险预警、隐患上报、整改验收等关键环节的协同联动。对于重点风险区域,应同步开展风险再评估与专项隐患排查,防止风险演变为事故诱因。在机制上,应将风险等级与隐患严重性进行关联分析,强化“两单合一、同步治理”的原则,即将风险清单与隐患清单结合管理,统一编制治理计划,确保资源配置更聚焦、管控措施更精准。此外,加强人员培训和多部门协同机制建设,也是推动双控机制协同运行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打破“部门壁垒”,形成信息共享与共同防控的良好局面。

经过持续优化与规范运行,双控机制在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成效已逐步显现。实践表明,通过双控系统的协同推进,企业对重大风险的识别率显著提高,风险预控能力增强,事故隐患的整改率与闭环率大幅提升,安全生产事件发生频次明显下降。同时员工安全意识普遍提升,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安全氛围逐步形成。双控机制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安全治理水平,还促进了安全管理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推动企业安全管理迈入系统化、智能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结语:

化工企业在高危生产环境下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是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风险识别、动态评估与隐患闭环治理体系,推动双控机制协同高效运行,不仅有效提升了企业风险预控能力与应急响应水平,也促使安全管理走向制度化、系统化与智能化。未来,应持续优化机制细节,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郭晓杰 .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J]. 化工管理 ,2020,(18):91-92.

[2] 杨昆霖 .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J]. 化工管理 ,2022,(09):104-106.DOI:10.19900/j.cnki.ISSN1008-4800.2022.09.033.

[3] 惠得材 , 肖晶鑫 , 何霞 . 供电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预机制应用研究 [C]//《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 . 新质生产力驱动第二产业发展与招标采购创新论坛论文集(一).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石嘴山供电公司 ;,2025:17-18.DOI:10.26914/c.cnkihy.2025.00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