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的农业经济质效双增发展路径
陈大玉
沂源县悦庄镇人民政府 山东淄博 2561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对实现共同富裕、国家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作为乡村经济的基础,其经济质效双增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在质与效上存在诸多短板,严重制约乡村振兴进程。本文聚焦农业经济质效双增,探究发展路径,为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农业经济质效双增的制约因素
(一)生产方式落后,质量提升受限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小农经营为主,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据统计,我国农户户均耕地面积仅约 0.5 公顷,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种分散经营模式导致先进农业技术难以推广,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时,部分地区仍沿用传统耕作方式,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不仅影响农产品品质,还破坏土壤和生态环境,制约了农业经济质量的提升。
(二)产业链条短,效益增长乏力
农业产业链不完善,上下游衔接不紧密,是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多数农产品以初级产品形式出售,附加值不高。以水果产业为例,发达国家水果加工率普遍在 70% 以上,而我国仅为20% 左右。此外,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丰产不丰收” 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民收益增长缓慢,农业经济整体效益难以提高。
(三)科技支撑不足,创新能力薄弱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质效双增。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虽逐年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部分农业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同时,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尤其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导致先进技术无法及时传递给农民,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四)人才短缺严重,发展动力不足
乡村人才流失问题突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知识化水平低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导致农业新技术、新方法难以有效应用,农业经营管理水平落后,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使得农业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动力。
二、农业经济质效双增的发展路径
(一)科技赋能农业,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鼓励农业科研院所、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培育优良品种,研发先进农业技术和装备。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点,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例如,通过物联网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信息,精准灌溉、施肥,减少资源浪费,提升农产品品质。
(二)推动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与提升附加值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 “农业 + 加工 + 服务” 的全产业链模式。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如将水果加工成果酱、果汁等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产业融合,实现农业与相关产业的优势互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经济整体效益。比如,一些地区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农事活动、品尝农家美食,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三)加强政策保障,优化农业发展环境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对种粮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条件,为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市场秩序。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农业信贷担保基金,为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促进农业金融的发展。
(四)培育引进人才,增强发展活力
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科技人员到农村建功立业。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为返乡创业的人才提供税收减免、场地支持等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人才回流,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开展水资源保护、土壤修复、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产品认证,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附加值。
三、保障农业经济质效双增路径实施的措施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 “两委” 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经济质效双增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
(二)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政策落实
建立健全农业经济质效双增的监督考核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的监督检查。将农业经济质效双增的成效纳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范围,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通过有效的监督考核,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推动农业经济质效双增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市场引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领域流动。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等,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组织化水平。
结束语
实现农业经济的质效双增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但通过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政策保障、人才培育、绿色发展等路径,并辅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市场引导等保障措施,能够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农业经济的质效双增。
参考文献
[1] 丛 金 凤 . 关 于 农 业 经 济 合 作 组 织 发 展 的 探 讨 [J]. 现 代 农 业 研究 ,2022,28(04):12-14.
[2] 薛 丽 . 农 业 经 济 合 作 组 织 对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的 影 响 [J]. 南 方 农业 ,2021,15(35):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