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索
蒋明颖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中心小学 225119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英语教学方式创新改革,以此保证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不断发展。其中文化能力作为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综合能力发展,形成完善的家国情怀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因素,保证学生可以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浓厚内涵,以此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任务。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路径探索
教师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立足于英语教材内容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但是,英语教材内容有限,教师如果照本宣科的开展英语教学,会使得学生无法吸收其中的文化元素。同时,英语学习的思维过程与学生日常使用的汉语差异较大,需要教师以文化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保证英语教学过程更加有趣,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有效扩展自身学习思维,为后续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合适学生学习的体系,强化学生文化意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应用性的两种教学特征。语言类学科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性,教师需要创设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让他们可以借助英语教学的实践特征,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并且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的文化意识全面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并且根据学段的不同积极融入不同内涵的传统文化内容。苏教版的英语教材以单元划分教学模块,每个单元的选题都有着可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1]。像饮食、服饰、节日、节气都可以作为融入传统文化的角度,让单元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确保学生可以在文化起源、尝试以及自身生活开展英语教学,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文化发展。同时,在构建英语学习体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入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等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学习文化内容。例如,布置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准备简单的英语演讲或书面报告,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现象。这种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文化意识。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6《In the kitchen》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本节课的单元教学框架中创设四个文化部分,让学生在吸收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我国饮食文化起源,以及经典的中华饮食文化,并且结合英语教材内容,确保学生的文化素养全面发展。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中介绍了多种食物的单词,既有西方食材,又有我国常见的食物,教师可以借助这些食物可以保证学生了解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让他们感受我国优秀的饮食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Hamburger”这个单词时,可以向学生科普“dumpling”这一单词,并且在教学介绍饺子的来源与在我国春节吃饺子的习俗。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选择合适内容融入英语感情,提升学生文化感情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建立浓厚的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以此在未来的英语学习中培养自身健全的三观。具体而言,学生的文化感情可以由英语知识的细节产生,像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如长城、京剧、书法等内容,学生可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产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2]。同时,在日常作业中教师可以根据文化开展一系列丰富的英语作业,像让学生写一封信向外国朋友介绍一个中国节日,或者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的作文。这种情感融入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情感,促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并热爱自己的文化。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由此让学生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勃勃生机。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Seasons》这一单元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这一句式的内在含义,教师可以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让学生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内容,加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感情,由此保证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三、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文化自信精神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完全在学习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以实践的形式开展一系列教学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需要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中低年段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手抄报帮助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制作传统节日祝福卡片。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开展对于传统文化的讨论故事会或者辩论大赛等教学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在班级活动中展示自己对中国茶文化、传统服饰或书法的研究成果,并用英语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将中华文化传播给他人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同时,在每次传统节假日的前夕,教师也可以根据节假日的主题,让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讨论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在中秋节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应用英语讨论自己家庭在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民俗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进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示文化自信。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中,教师能够深刻体会到,英语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对文化认同与自信的塑造。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既拓宽了国际视野,又深植了文化根基。未来,教师需要继续深化这一融合,创新教学方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绽放异彩,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艳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2022,(17):158-160.
[2]耿玲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2,(03):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