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路径研究
龙喜河
美姑县审计局
引言
审计业务档案是监督以及责任落实方面极为关键的一种载体,它的规范化管理对于审计权威性以及履职能力有着关键影响,目前部分审计机关在制度、标准以及利用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之处,这些薄弱环节对审计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制约,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审计要求,需要结合技术发展的趋势,对档案规范化管理路径展开系统的研究,以此提升管理水平以及利用效率。
一、审计业务档案管理的现实困境与问题剖析
审计业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会对审计机关把控审计全过程的能力以及追责证据的效力产生直接影响,虽说在重视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其一管理制度欠缺系统性和针对性,部分单位依旧停留在纸质保存阶段,归档标准不一致,内容存在较大随意性。其二档案形成过程中的管控不够到位,审计资料整理较为滞后,存在缺项甚至遗失的情况,这对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造成了影响,其三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档案管理大多由兼职人员负责,且缺乏相关培训,导致归档质量和利用效率参差不齐,其四信息化建设滞后,纸质档案检索险阻且成本较高,电子系统功能单一,缺乏互联性,难以契合现代高效审计的需求。受这些问题的限制,审计档案在服务审计、提高效率以及固化成果等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审计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
实现审计档案规范化管理,要先从制度建设着手,构建科学合理且系统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一方面,要制定操作规程,覆盖档案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移交、借阅、销毁等全过程,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与管理要求,避免责任真空和操作随意,另一方面,结合国家档案法律法规与审计业务实践,细化审计项目档案归档标准,依据项目性质、审计类型、业务领域等维度分类设档,实现档案精准归类与科学编排。制度建设需注重上下联动与横向协同,在国家审计署统一指导下,各级审计机关依实际建立本级制度体系,同时加强对下属机构业务指导与考核监督,保障制度执行规范性与一致性,还应建立档案质量控制机制,设立档案归档审核制度,审查归档资料完整性、规范性和合法性,保证档案有法律效力与管理价值。
三、推进信息化手段在审计档案管理中的深度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然成为提高审计档案管理效能的核心要点,若要推进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那么就应当加速审计全过程电子档案系统的建设进程,达成项目数据和档案系统的无间隙对接,保证资料可实时生成、按照类别进行归档以及自动备份,防止出现事后补档而造成遗漏的情况。应当构建起集中统一的档案数据库,实施分级权限管理以及全程留痕措施,以此保障资料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系统功能应当包含智能检索、电子签章、远程共享以及统计分析等方面,提升使用效率以及决策支持能力,需要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制定备份、恢复以及迁移预案,避免数据出现泄露或者丢失的状况。借助打造智能化、集成化管理平台,促使审计档案从“人工管理”朝着“智慧管理”转变,提高审计机关信息化水平以及治理能力。
四、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夯实管理基础保障
高效的档案管理离不开专业化人才队伍的支撑,当前部分审计机关在岗位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专业不匹配以及培训不足等情况也较为明显,这些问题已然成为管理工作中的“短板”,基于此,有必要从岗位配置、人员选拔以及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来系统地强化队伍建设,要明确档案岗位对于专业的具体要求,优先选用那些有档案、审计或者信息管理背景的人员,以此来提升专业化水准。需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强化档案法规、技术操作等培训,并且针对新入职人员或者岗位调整人员开展岗前培训,保证其可胜任工作,要营造出尊重专业、激励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积极性,另外应当鼓励工作人员参与课题研究以及业务创新,持续推动管理理念与方法的更新,为制度改革和技术进步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持。
五、推动档案标准化建设,提升利用与服务效能
规范化管理的关键目标在于达成档案的高效利用以及服务保障,在保证档案安全的情形下,要推动资源标准化建设以及共享机制,要统一编码规则以及格式标准,编制出规范的档案目录,达成结构统一且分类清晰,方便调阅比对,需建立分类索引以及关键词标引体系,完善检索功能,提高档案可查性以及使用效率。要建立查阅授权机制,促使档案在复查、推广以及交流中得到合理利用,对于涉密档案,要设置严格权限以及技术防护,保证利用合法安全,另外要完善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明确档案的保存年限、转存条件以及销毁流程,形成全过程管理闭环,凭借构建标准统一、内容完整、服务高效的档案资源体系,提升审计工作的信息支撑能力以及成果转化水平,提高制度传承以及持续价值。
五、结论
审计业务档案是审计机关监督权力运行以及保障审计质量的关键基础,它的规范化管理对提升审计机关履职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有着意义,本文针对当前审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系统分析,提出从制度建设、信息化应用、人员保障、标准化推进等多个层面构建科学且系统的管理路径。未来要加强审计档案管理与国家数字化治理战略的对接,促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实现融合应用,打造“智慧审计档案”新模式,需强化法规制度支撑以及监督考核机制,保证各项管理措施可落地见效,凭借持续深化改革与实践创新,逐步构建起契合新时代审计工作需求的高质量档案管理体系,为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与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恒.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 哈尔滨商业大学,2024.DOI:10.27787/d.cnki.ghrbs.2024.000459.
[2] 田晨雯 .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应用研究 [D]. 山西财经大学 ,2024.DOI:10.27283/d.cnki.gsxcc.2024.001013.
[3] 周文婷 . 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管理中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研究[D]. 浙江财经大学 ,2024.DOI:10.27766/d.cnki.gzjcj.2024.000107.
[4] 孟雪莲 , 侯常敏 . 公立医院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路径 [J]. 中国卫生经济 ,2023,42(07):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