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文化活动对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作用研究

作者

孟玲莹

新疆乌鲁木齐市水上乐园

摘  要:基层文化活动作为惠民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可以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优化社会治理的水平,对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具有多重的价值,因此,本文从不同层面解析基层文化活动对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作用,并探究该种作用实现的有效路径,以为全面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提供有效支撑。

关键词:基层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精神需求;社会治理

基层文化活动贴近群众生活、形式多样、内容各异,而且,能够映射、反馈群众文化生活的多元需求,契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底层逻辑,目前,已经成为国家惠民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载体支撑。可见,深入探究基层文化活动对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作用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诉求,加速地提升公众文化服务的水平,而且,能够促进基层文化活动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实现双赢。

一.基层文化活动对群众文化生活的具体作用

1.1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多元需求

基层文化活动作为惠民利民的工程,其可以映射、反馈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让群众享受有多元的文化服务,这契合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底层逻辑;而且,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存在多样性,基层文化活动作为普惠性的文化服务载体,需要多维整合文化资源,下沉直达基层,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供给缺乏”的现状。目前,基层文化活动就如一个巨大的宝库,可以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群众提供文化学习、探索、传承、交流和创新的载体支撑,诸如,对于老年人群体而言,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戏曲表演、剪纸艺术、绘画书法、广场舞、健康讲座等内容上,这些活动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精神需要;针对年轻时尚的中青年,文化活动多集中在现代音乐、民俗舞蹈、街舞摇滚、抽象艺术等内容上,这些可以为他们提供了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满足其追求潮流、求知探索的目的;面向儿童群体,基层文化活动则聚焦在亲子游戏、亲子阅读、安全教育、育儿方法、健康心理等内容上,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儿童的文化、娱乐和生活,而且,能够增强亲子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可见,基层文化活动可以精准的反馈不同群体文化需求,为群众文化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1.2促进群众文化的深入交流

基层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为群众提供了文化交流、互动的平台,而且,在交互学习过程中,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一方面,基层文化活动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群众,提供了一个多向交流的普惠性平台,如不同民族在戏曲表演、绘画风格、民俗艺术等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存在认知上的偏差,而通过基层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够让群众深入认知、体验多元文化的差异,促进文化的多向交流与互动,最终实现文化的大融合,赋能社会治理的同时,也能够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基层文化活动包罗万象,非遗技术、民俗节庆、戏曲艺术等都是其传承和发展的根基,而单纯的线下交流、互动,无法形成扩展效应,受益群众较少,因此,需要改变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借助现代活动形式焕发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新活力,例如民俗节庆活动中,可以根据剪纸、刺绣等非遗工艺的特点,利用3D立体技术建设文化活动的云服务平台,通过VR全景实现传统文化跨时空地域的交互,真正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

1.3激活社会治理的基本动能

基层文化活动能够提升群众的整体文化素养和水平,通过内在性和软实力功能化解矛盾,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内化于心,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从本质上看,基层文化活动贴近群众需求和群众生活,这些文化活动能够根据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矛盾,秉承“一盘棋”的思维模式搭建邻里交流、家校共育、社区融合、亲子活动多功能的文化矩阵,全覆盖、递进式的渗透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多维、立体的文化支撑,并借助文化传播的扩展效应,形成不同群体、不同社区、不同地域的“全覆盖”,让优质文化活动资源可以直接下沉至基层,最大限度的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为社区治理注入强劲的动力。而且,基层文化活动的全覆盖,能够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三观,让群众深入地认知文化服务的本质,从内心理解、支持国家治理政策,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治理,达到社区治理的预期效果。

二.基层文化活动对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路径

2.1构建精准的需求反馈机制

基层文化活动存在供给侧缺乏的问题,精准需求、精准反馈是核心解决方法。具体而言,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抓手,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充分收集、分析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生成“文化需求清单”,可以针对不同地域、民族、年龄的群众的需求特点,精准规划基层文化活动的整体布局,设计层次化的文化需求菜单;而后,根据该菜单深度挖掘、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打造涵盖人文科学、戏曲艺术、国学书法、休闲娱乐、广场文化、健康教育等文化内容的服务体系;最后,围绕文化服务资源配置、文化需求差异、服务效能等构建多维的评价机制,以此搭建“需求分析、活动设计、服务评价”的闭环反馈机制,并借助现代技术搭建共建共享平台,打造随时随地的全覆盖式文化阵地,让每个社区、每个群众都可以轻松、便捷地享受基层文化服务,促使基层文化活动更高效、更持续的直达基层。

2.2打造完善的供给服务体系

基层文化活动下沉直达群众,是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需要秉承供需衔接的思维,聚焦供需的匹配性,以群众需求为引领,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数据分析等多维获取群众参与活动的类型、时间、收获、满意度,以便对各社区的基层文化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体检”,快速做出优化反应,确保文化服务真正契合群众的需求。而且,数字化的发展,催生基层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要依托地域、民族特色,整合优质的文化资源,以品牌效应为先领,利用政府及市场形成文化资源整合、配置的合力;同时,搭载数字模拟、人工智能、5G网络等技术,建构沉浸式、可视化、智能化的文化服务平台,并利用数字分析、AI技术等精准追踪群众的文化需求,生成文化服务订单,让群众跨越时空限制,通过VR全景享受“全链条”的线上文化服务,如此,打通基层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文化活动直达群众,全面提升群众文化质量。

结束语

基层文化活动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的多元需求,是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传承创新、赋能社会治理的关键,对于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具有多重的影响性。因此,明确基层文化活动对于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作用及实现路径,不仅能够丰富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支撑,而且,可以为基层文化活动的优化发展提供实践指引,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胡恒钊.新时代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J].理论导刊,2018,(06):87-91.

[2]王义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开展群众文艺展演活动[J].人民论坛,2017,(33):138-139.

[3]彭益民.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J].求实,2013,(0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