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业射线探伤在钢管焊缝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

张峰

山东同新检测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钢管作为工业领域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力等行业。其焊缝质量直接影响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据统计,管道失效事故中约 60% 源于焊缝缺陷,因此,焊缝检测成为保障管道安全的关键环节。工业射线探伤技术凭借其非破坏性、高精度和直观成像等优势,成为钢管焊缝检测的主流方法。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优势、实际案例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系统探讨工业射线探伤在钢管焊缝检测中的应用。

1、工业射线探伤技术原理

工业射线探伤利用 X 射线、γ 射线等电离辐射穿透物质时的衰减特性,通过检测透射射线的强度分布,揭示被检物体内部缺陷。其核心原理如下: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射线穿透物体时,与物质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相互作用,导致强度衰减。缺陷区域因材质或厚度变化,透射射线强度与正常区域产生差异。

成像机制:透射射线经探测器(如胶片、数字探测器)转换为电信号或光信号,形成灰度图像。缺陷区域因透射强度变化呈现不同灰度,从而被识别。

缺陷分类:根据图像特征,可判断缺陷类型(如气孔、夹渣、裂纹)及其位置、尺寸和形状。

2、工业射线探伤在钢管焊缝检测中的应用优势

2.1 高精度缺陷识别

工业射线探伤可检测微米级缺陷,对气孔、夹渣等体积型缺陷的检出率高达 99% 以上。例如,在某大型桥梁建设中,X 射线探伤成功发现主梁对接焊缝中直径 0.2mm 的微裂纹,避免了潜在安全隐患。

2.2 非破坏性检测

射线探伤无需切割或破坏焊缝,可在不损伤工件的前提下完成检测。这一特性对高价值、复杂结构工件尤为重要,如核电站主管道、航空航天部件等。

2.3 直观成像与可追溯性

检测图像可长期保存,形成质量档案。例如,在船舶制造中,射线底片作为船体焊缝质量的永久记录,为后续维修和事故分析提供依据。

2.4 适应性强

射线探伤适用于多种材质(如碳钢、不锈钢、合金钢)和厚度( 1mm 至100mm 以上)的焊缝检测。同时,可检测对接焊缝、角焊缝等复杂结构。

3、工业射线探伤在钢管焊缝检测中的实际应用

3.1 石油天然气管道检测

在长输管道建设中,射线探伤用于检测环焊缝质量。例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中,采用 X 射线数字成像技术(DR),实现了每公里管道焊缝的100% 检测,缺陷检出率较传统胶片法提升 30% ,检测效率提高 5 倍。

3.2 锅炉压力容器检测

锅炉受热面管焊缝易产生裂纹等缺陷。某电厂锅炉检修中,通过 γ 射线探伤发现水冷壁管焊缝根部未熔合缺陷,及时返修避免了爆管事故。

4.3 钢结构桥梁检测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射线探伤用于检测钢箱梁对接焊缝。通过优化曝光参数和图像处理算法,成功识别出焊缝中 0.5mm 深的咬边缺陷,确保了桥梁结构安全。

3.4 核电设备检测

核电主管道焊缝质量要求极高。某核电站采用高能 X 射线探伤技术,检测主管道环焊缝中的未焊透缺陷,检测厚度达 120mm ,精度满足核安全标准。

4、工业射线探伤的关键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4.1 辐射防护与安全

射线探伤的辐射危害包括确定性效应(如皮肤灼伤)和随机性效应(如癌症风险)。解决方案包括:

分区管理:按GBZ117—2015 标准划分控制区(剂量率 >15μSv/h )和监督区(剂量率 2.5-15μSv/h ),设置警示标识。

个人防护:操作人员穿戴铅衣、铅手套,佩戴个人剂量计,实时监测辐射 剂量。

时间与距离控制:通过缩短曝光时间和增加操作距离降低辐射暴露。

4.2 检测效率与成本

传统胶片法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数字化技术(如 CR、DR)可显著提升效率:

CR 技术:利用成像板替代胶片,可重复使用,成本降低 40% 。

DR 技术:直接数字成像,检测速度达30 张/ 小时,是胶片法的5 倍

4.3 复杂结构检测

在工业射线探伤领域,针对厚壁焊缝或曲面结构这类复杂结构的检测,面临着射线衰减不均这一关键难题,进而导致图像质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缺陷的准确识别与判定。

厚壁焊缝由于厚度较大,射线在穿透过程中会经历更强烈的衰减。不同位置的衰减程度差异显著,使得最终成像中焊缝内部不同深度的缺陷对比度降低,一些微小缺陷可能完全湮没在背景噪声中,难以被发现。曲面结构则因形状不规则,射线穿透路径长短不一,同样会造成衰减不均。在成像上表现为部分区域过亮,部分区域过暗,图像整体清晰度欠佳。

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多角度投影技术成为提高缺陷检出率的重要手段。通过从多个不同视角对复杂结构焊缝进行拍摄,能够获取更全面的焊缝内部信息。不同角度下,射线穿透路径和衰减情况发生变化,原本在单一视角下被遮挡或难以显现的缺陷,在其他视角下可能清晰可见。例如,对于环形曲面焊缝,采用周向多角度投影,可全方位捕捉焊缝各部位的缺陷特征,大大提高缺陷的发现概率。

图像增强算法也是优化图像质量的关键环节。边缘增强技术能够突出图像中缺陷的边界,使缺陷的形状、大小等特征更加清晰可辨,便于检测人员准确判断缺陷类型。灰度调整则可根据图像不同区域的亮度分布,对整体灰度进行重新分配,增强图像的对比度,让暗部细节得以凸显,亮部不过曝,从而提升图像的视觉效果,为缺陷的精准识别提供有力支持。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可有效克服复杂结构检测中的难题,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工业射线探伤的未来发展趋势

5.1 智能化与自动化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自动评片系统。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识别焊缝缺陷,评片效率提升 80% ,误判率降低至 2% 以下。

5.2 数字化与网络化

构建数字化检测平台,实现图像存储、远程传输和专家会诊。例如,某检测机构通过云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射线底片的实时共享,缩短了检测周期。

5.3 多技术融合

将射线探伤与超声、涡流等技术结合,形成综合检测方案。例如,在管道检测中,射线探伤用于内部缺陷检测,超声测厚用于壁厚监测,提高了检测全面性。

结语

工业射线探伤作为钢管焊缝检测的核心技术,凭借其高精度、非破坏性和直观成像等优势,在石油、化工、电力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面对辐射防护、检测效率等挑战,通过数字化升级、智能化改造和多技术融合,射线探伤技术正朝着更安全、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工业射线探伤将在保障工业设备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基于背景估计的焊缝缺陷检测[J]. 张小琳; 刘祎; 白贇沨; 刘研; 李文强;桂志国 . 电子测量技术 ,2022(14)

[2] 基于边缘 AI 的焊缝 X 射线图像缺陷检测 [J]. 王睿 ; 胡云雷 ; 刘卫朋 ; 李海涛 . 焊接学报 ,2022(01)

[3]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焊缝表面缺陷检测方法[J]. 封雨鑫; 邓宏贵; 程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1(07)

[4]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管道焊缝图像识别算法 [J]. 杨中雨 ; 李鹏 . 激光杂志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