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师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及缓解策略研究

作者

刘学兰

云南省丘北县平寨乡中心学校 663211

一、引言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这些压力不仅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师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及缓解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与表现形式

(一)职业压力的来源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任务繁重,教师需要承担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多项工作;二是学生管理复杂,教师需要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学习问题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三是家校沟通不畅,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过高期望和不当要求往往给教师带来额外压力;四是行政事务繁琐,教师需要应对各种检查、评估、报表等行政任务。

(二)职业压力的表现形式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焦虑、抑郁、易怒等负面情绪,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以及工作效率降低、对学生态度冷漠等行为问题。这些表现形式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师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一)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致教师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二是引发教师职业倦怠,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三是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长期压力可能导致教师出现失眠、头痛等躯体化症状。

(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教师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可能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或恐惧感;另一方面,教师的职业倦怠可能影响教学质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焦虑和心理问题。

四、教师职业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与应对

(一)影响机制分析

1. 情绪感染机制 教师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易产生情绪衰竭,通过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非语言线索传递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学生尤其是低龄段学生对教师情绪状态极为敏感,这种情绪感染易导致课堂氛围紧张,进而引发学生的焦虑感与不安全感。

2. 支持性互动减少机制 高压状态下的教师往往减少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表现为:减少个性化指导、削弱情感支持、降低教学热情。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归属感、自尊心和学习动机,特别是对心理依赖较强的中小学生影响更为显著。

3. 教学质量下降机制 压力导致的认知负荷过载使教师难以维持高质量教学:教学内容组织松散、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课堂管理效能降低。这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获取,更可能造成学习挫折感和自我效能感下降。

4. 师生关系恶化机制 压力情境下教师更倾向于采用专制型管理方式,缺乏耐心和包容性,容易引发师生冲突。不良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和社会情感发展。

(二)面向学生的保护性策略

1. 构建课堂情绪安全屏障 推行 " 情绪标识 " 制度,鼓励教师明确表达自身情绪状态,引导学生理解情绪波动的正常性。建立课堂情绪缓冲机制,如课前 3 分钟正呼吸练习,帮助师生共同实现情绪过渡

2. 强化学生心理韧性培养 将社会情感学习 (SEL) 纳入日常课程,提升学生情绪识别与调节能力。 实施成长型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挫折,减轻教师压力传导的影响。

3. 建立师生双向支持系统 开展 " 伙伴式 " 师生共建活动,促进相互理解与支持。搭建学生反馈平台,鼓励学生表达对教学方式的需求和建议

4. 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构建 " 教师 - 心理教师 - 班主任 "协同工作机制,及早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主题课程,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能力

五、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策略

(一)学校层面

1. 优化教学管理,减轻教师教学任务负担。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避免过度安排课时和作业量,为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个人发展和休息。

2. 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减轻教师对家校沟通的压力。同时,学校应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 提供心理支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学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同时,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二)社会层面

1.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2.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社会各界应关注教育问题,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和人格尊严。同时,媒体应积极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 加强教育立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政府应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个人层面

1. 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压力。教师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看待职业压力和挑战。同时,教师应学会自我调适和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

2. 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和压力。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沟通交流、互相支持来缓解职业压力。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和生活视野。

六、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师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缓解教师职业压力、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从学校、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出发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策略。通过优化教学管理、加强家校沟通、提供心理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通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强教育立法等措施,可以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通过调整心态、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措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职业压力和挑战。本研究对于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继奋 . 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D]. 山西大学 ,2024.

[2] 张定强, 王语峤.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J].教师发展研究 ,2024,8(01):100-109.

[3] 陈卓 , 纪双龙 .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与情绪劳动的关系研究 [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25(06):109-112.

本文系十四五课题《师生心理健康分析与干预机制策略研究》(课题编号:QJK202505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