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形式的灵活性实效性探析

作者

高生林

凉州区金羊镇九年制学校 7330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是培养乡村人才重要阵地,其党建工作质量直接关系教育质量与乡村发展。然而,受地理环境、经济水平、人才流动等因素制约,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仍存在形式僵化、效果不佳等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探索适合新时代农村中小学特点党建工作形式,提升其灵活性与实效性,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已成为当前有待解决课题。

一、新时代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形式现状分析,创新发展基础梳理

组织架构不够健全,部分学校因规模小、党员少而导致党组织设置不完善,有些学校甚至未建立独立党支部,只能依附于乡镇中心校党组织开展活动。工作内容趋于形式化,许多农村学校党建活动局限于会议学习、文件传达,缺乏针对性与吸引力,党员参与热情不高。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未能有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普遍。农村中小学党员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青年党员比例偏低,党员队伍活力不足,资源保障明显不足经费投入有限,活动场所简陋,信息化设备缺乏严重制约党建活动开展。

然而,新时代也为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农村教育发展带来政策机遇,各级部门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为党建工作提供物质保障。教育信息化推进使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成为可能,拓宽党建活动形式,优秀教师人才下乡计划实施增添新鲜血液,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活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丰富本土文化资源可融入党建活动。社会各界对农村教育关注度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支持增多,为党建工作创新提供外部支持。这些有利条件为探索更具灵活性、实效性党建工作形式奠定基础,也为破解当前困境提供可能性。

二、新时代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形式灵活探索,实效提升路径选择

因地制宜构建组织体系,可探索跨校联合党建模式,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形成党建共同体,对党员教师较少学校设立党建工作站,依托乡镇中心校党组织开展活动。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打破传统会议式学习局限,开展情景式、体验式、研讨式学习活动增强吸引力,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线上学习,解决时空限制。拓展活动载体,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设计主题党日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感,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建立微信群、QQ 群等交流平台,开展云端主题党日活动,解决农村教师分散问题。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建工作融入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发展全过程。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培养计划,定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入党,主动对接社会资源引入企业、高校等力量支持党建活动形成多元参与格局。

实效提升路径选择应注重整体规划与精准施策结合,构建互联网+ 党建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与远程互动,建立覆盖县域农村学校党建工作信息平台,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引导农村中小学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拓展党建工作外延。探索党建 + 模式,通过党建 + 课程、党建 + 教研、党建 + 家校共育等方式,实现党建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强化典型示范引领选择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点,树立标杆,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建立双向服务机制,党组织既服务教师成长又服务学生发展,既服务学校内部管理又服务社区乡村建设。推行项目化管理,将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时间节点,提高工作实效性。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培育党建工作品牌意识,鼓励农村中小学形成特色鲜明党建工作品牌,建立专业化党务工作队伍,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培养专兼职党务工作者,提升党建工作专业水平。

三、新时代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形式优化完善,长效发展机制构建

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制定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党建工作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工作流程形成常态化、规范化运行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创新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避免一刀切考核模式。建立差异化评价标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学校制定差异化指标体系,实现精准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估增强考核客观性。强化激励约束机制,设立党建工作专项奖励,将党建工作成效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调动积极性。构建交流互动机制,建立区域内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经验分享会、观摩活动,促进优秀经验推广。加强城乡学校党建结对帮扶,引导城区优质学校党组织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党务工作者能力提升计划,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党建工作专业化水平。加大年轻党员培养力度,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为党建工作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长效发展机制构建需立足全局视野,着眼长远规划,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通工作格局,县级层面负责统筹规划、资源调配、督导考核,乡镇层面负责具体指导、协调推进、过程监管,村级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创新探索、总结提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将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生均标准核定专项经费,确保基层党建活动正常开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农村中小学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等场所,改善党建工作环境,建立互联网 + 党建工作机制,搭建智慧党建平台,推动党建工作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健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实行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主体责任,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构建党建工作评价反馈机制,建立常态化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提升。

结论

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现状,探索灵活性路径,构建长效发展机制,能有效解决当前存在问题。未来应继续深化探究,关注农村中小学实际需求,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整合优质资源,为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形成城乡教育共同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李伟 . 基于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农村中小学党建研究 [J]. 新课程( 下 ),2019,(03):62.

[2] 李进 . 新时代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新课程 ( 下 ),2018,(11):16.

[3] 金李胜 . 加强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思考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17-18.

本文系 2024 年度甘肃省教育领域党的建设研究一般课题《 新时代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形式的灵活性实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 GSJY2024B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