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探究
赵凯丽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小学 271400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特别是信息科技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大数据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视角,还为教育改革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小学阶段,信息科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信息素养等综合能力,大数据的引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支持。在大数据支持下,智能系统会自动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兴趣偏好等,教师通过反馈可以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科技素养发展。
一、更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都比较注重教材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时常会出现“吃不饱”或“跟不上”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就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把握学生学情,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目标。例如,在《数据收集有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学习轨迹分析,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随机分为小组进行“校园调查”,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等选择主题,如同学课间活动偏好、班级最受欢迎运动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小组的调查方式,如组织能力强的小组就可以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组织能力弱的小组就需要教师提供简化调查表,帮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流程。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与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协作意识与信息素养的双重提升。
二、结合教学实践,实施游戏教学模式
在大数据支持下,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兴趣,实施游戏教学,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游戏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信息科技知识转为生动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加强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例如,在《查找筛选提效率》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基于大数据支持的分析,设计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应用能力。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基础信息筛选水平,包括筛选正确率、筛选速度等。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设计“分级闯关”游戏活动,初级关要求学生完成规定时间内的完成信息筛选,中级关加入多种信息进行的速度测试,高级关则引入完整段落的限时筛选练习。人工智能平台会自动记录学生练习数据,并生成表现反馈,如正确率变化、平均速度曲线等,通过折线统计图的方式直观的呈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还可以激发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的兴趣,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信息科技学习能力。通过大数据设计游戏化教学,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与实践性,保证知识掌握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引入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个性化、科学化,还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行为、认知差异等,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与沉浸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文本展示成语云》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在大数据下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成语文化展”模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前,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如果班级要举办‘成语文化展’,我们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成员多样性与内涵的展示?”不仅可以丰富课堂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现实意义。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随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从课文资料或大数据资源库中搜集成语,并按照勤学、诚信、团结等涵义进行分类。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信息科技技能,利用文本处理软件和可视化工具将成语生成“成语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操作步骤,如成语文本、成语显示样式、词频权重调整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数据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就需要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型教育理念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在教学时应用大数据时,教师就需要准确分析学习需求与学习节奏,以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大数据不仅为优化教育资源提供了支持,还推动了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落实,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云飞.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新通信 ,2025,27(03):117-119.
[2] 许梦玮 .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发展的路径分析[J]. 中小学电教 ( 教学 ),2023,(1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