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曹颖
嘉祥县金屯镇大孙小学 2721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更加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能主动探究和解决相关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落实问题导向基本原则,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支持,通过问题导向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品质得到优化。
1 问题导向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积极性主动性
在小学课堂教学环节,通过问题导向的有效作用,可以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融入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可以有更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和调动提供必要支持。例如,在针对认识图形等相关内容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有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室中可以找到哪些形状的物体?这些物体具有怎样的性质?以此问题为导向,让学生积极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并主动回答相关问题,从而为其学习兴趣和问题探究欲望的激发提供有利条件。
1.2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问题导向的指引下,可以让学生积极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效应用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手段,进一步解决各类问题,同时锻炼数学思维,为其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提供必要保障。例如,在加减法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给出生活购物场景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分析价格等相关数据,同时思考相关计算方法,为其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提升提供支持。
1.3 提升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问题导向原则的有效落实,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类问题,让学生确保自身所学的相关数学知识可以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实现融会贯通,有效强化和实践操作,促进对数学知识的更深刻理解,强化其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百分数的应用等内容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设置商场打折促销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学会计算折扣或优惠金额等内容,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其问题解决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 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2.1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强化实践应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环节,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确保问题导向得到充分体现,使学生全身心全过程融入教学情境中,为其综合能力增强提供必要保障。教师要针对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入挖掘,确保所涉及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能够和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其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例如,在对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等内容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上学放学路程和所用时间作为案例,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家距离学校的距离是 2 千米,步行需要 30 分钟,那么步行的速度是多少?如果想在 20 分钟内到达学校,速度应该提高到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强化数据应用的实践性,从而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强化学以致用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动画、视频、图文呈现等多媒体资料创设更加生动立体的问题情境。例如,在针对图形的认识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播放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转动的视频,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这样有怎样的原理?通过立体直观呈现形式,确保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更加立体鲜活,从而让学生具有探究问题的欲望,为其问题解决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
2.2 精心设计相关问题,强化正确引领
在问题导向推动中,教师也需要在问题设计方面有效优化,设计问题时,应体现出时效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在针对三角形内角和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有三个内角,那么它们的和有固定的值吗?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探究这个问题?通过这种问题的引领,在开放性、趣味性的问题指向下,可以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也要确保各类问题更具有层次性,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情现状和认知水平,涉及不同层次的问题,为其学习效果的优化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提供有利条件。
2.3 积极组织探究活动,强化学以致用
在问题的指引下,也需要在合作探究活动和实践操作方面进行优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进一步实现协同探究,确保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优势互补,实现融会贯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每一个小组以 4~6 人为适宜。将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和基础薄弱、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共同学习和进步。同时也要明确相对应的任务分工,每一个小组都有具体的任务安排,并且为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职责。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并且匹配相关组长和组员。组长安排成员的各项任务,在调查问卷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分析整理、数据呈现方面都有专人负责。进而通过合力作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关注问题导向基本原则的有效落实,进而在创设问题、设计相关问题且强化实践操作的前提下,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协同推进中,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伟奇 . 小学数学问题导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24(32): 123- 126.
[2] 张思明 .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 , 2023(45): 45-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