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研究
胡丹华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东家小学校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必备的语言知识基础。同时我国正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转型,小学语文教师应挖掘多样化的数字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语文教学流程,打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赋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当利用人工智能打破传统语文教育的时空局限,构建全天候的辅助式自主学习平台,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一、利用AI 信息技术,布置数字预习任务
传统的小学语文预习学习任务存在任务形式模糊、反馈问题滞后等现象。教师应巧妙运用新时代的 AI 技术,布置线上自主预习学习任务,激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意识。教师应首先分析学生的语文学情差异,布置分层化的预习学习任务,如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评价学生在课文朗读时的流利度,生成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图谱。同时还可以嵌入趣味的识字游戏,构建虚拟的游戏活动场景,让学生在预习游戏中达成课前预习任务。
例如,教师围绕《观潮》开展教学时,应借助 AI 助手布置课前预习的趣味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观察钱塘江的 3D 地理模型了解。钱塘江潮汐背后的科学原理,然后组织学生积极阅读课文,结合动画所模拟的虚拟场景,对比分析课本插图,触发学生对情景的感性认识。同时教师还应设计梯度阅读问题链,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创作背景,深入学习作者所采用的独特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认知。然后教师结合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反馈持续进行教学内容的迭代优化,更加聚焦于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打造深度互动场景,推动师生多维互动
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创设具有探究性的语言学习情境,并融入多门学科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探究意识。教师应利用 AI 技术加持,搜集丰富多样的数字教学资源,打造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感官。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语言描述自身感知,设计小组交流互动与同学抢答等活动,提高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性。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形成有条理的逻辑思维,还促进学生形成扎实的写作基础。
例如,教师围绕《望庐山瀑布》开展教学时,由于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的教学重难点,教师难以跨越时空的局限,深入理解诗词的独特意境,把握作者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教师可以借助 AI技术生成身着唐装的数字人李白,并播放庐山瀑布的背景视频,引导学生伴随着视频,聆听浑厚声音朗诵的古诗词。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聆听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分享对诗词描写词句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诗人所采用的艺术表达方式。
三、设计拓展延伸作业,实现学生个性学习
教师应借助 AI 技术辅助创新语文作业设计,转变一刀切式的作业设计模式,丰富语文作业形式与难度层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动态表现,推送适宜难度的拓展延伸作业,充分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多元成长需求。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课外阅读、在线答题、数字绘画等多种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个性化的作业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教师在利用 AI 技术进行学生语文作业的自动批改,并生成学生的作业学习详情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例如,教师围绕《我的心儿怦怦跳》开展教学时,由于学生常呈现出无话可说的写作现象,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 AI 辅助开展习作学习,由 AI 生成常见的生活场景素材,如游乐园坐过山车、等待考试成绩、参加演讲比赛等。然后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选择适宜的写作主题。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运用 AI 完善写作细节,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的词语描绘,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教师应重点提醒学生 AI 只是辅助的学习工具,需要珍惜自己独一无二的想象能力,要求学生在每次进行写作学习时,需要先进行自己的构思完善提纲,再借助AI 等工具进行重新创作。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赋能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拥抱 AI 等智能科学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让 AI 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深入融合,突破传统学科教学的壁垒,打造数字化的全新语文教学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化的语言学习方法。不仅形成正确的数字价值引领,还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语言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1] 王艳 .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中小学电教(下),2024(7):79-81.
[2] 胡顺香 .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24(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