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情景教学创新模式与效果评估研究
岳熙斌
萝北县第一中学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情景教学的现实诉求与现存问题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浅读古诗文”向“深悟古诗文”过渡的关键期,古诗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字词翻译、语句理解等基础能力,更需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背后的情感脉络、文化精神与人文价值。但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仍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需要通过情景教学创新破解:
(一)文本与生活脱节,学生共情难
初中古诗文多创作于古代社会,涉及的历史背景,生活场景与现代学生生活存在显著时空差异。例如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学生难以直观感受“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贫困处境,也难以共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家国情怀,导致学习停留在“字面理解”层面,无法实现情感共鸣。
(二)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低
部分教师仍沿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录—课后背诵”的单向灌输模式,缺乏互动性与体验性。例如教学《岳阳楼记》时,仅通过文字分析“淫雨霏霏”“春和景明”的画面差异,学生无法主动参与文本解读,易产生“古诗文枯燥、难学”的畏难心理,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
(三)评估方式片面,教学反馈弱
当前古诗文教学评估多以“默写正确率”“翻译准确率”为核心,侧重知识记忆,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认同的评估。例如评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仅考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默写,未关注学生是否理解“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未评估学生对“中秋赏月”传统文化的认知,导致教学效果反馈不全面,难以针对性优化教学。
二、初中语文古诗文情景教学创新模式构建
语文教师基于初中生认知规律与古诗文教学目标,结合现代教学理念,构建以下三类创新情景教学模式,实现“文本—情景—学生”的深度联结:
(一)项目式探究情景:以“深度参与”激活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针对初中古诗文的文化内涵,设计“小切口、深探究”的项目式学习任务,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析文本—创作品”的流程,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以《杜甫诗三首》为例,教师设定项目主题“‘忧国忧民’的杜甫——从诗歌看诗人的人生轨迹”,将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搜集安史之乱的历史资料,结合《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分析战乱对社会与诗人的影响;第二组探究杜甫晚年的生活处境,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讨论“个人苦难”与“家国情怀”的关系;第三组对比《登高》与其他诗作,总结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最终各组通过汇报、诗歌朗诵会、历史短剧表演等形式展示成果,教师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总结。这种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究”,不仅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还培养信息搜集、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二)思辨性对比情景:以“多元对话”培养批判思维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跳出“单一文本解读”,通过“对比”“关联”设计思辨情景,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形成个性化理解。例如教学《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时,可设计辩论主题“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哪种情怀更贴近当代社会?”,学生需结合文本内容、时代背景及现代社会案例展开辩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种情怀的共性都是以民为本”,同时尊重个性化观点。让学生在古今对话中思考“学习的本质”,避免“机械背诵”。
(三)阶梯式问题情景:以“层层递进”引导深度理解
设计阶梯式问题情景,从“基础认知”到“高阶思维”逐步引导,符合初中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为例,基础层可设计问题“‘把酒问青天’中的‘把’是什么意思?‘但愿人长久’的‘但’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含义是否相同?”,考查文言实词积累;理解层可设计问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为何用‘月亮的变化’比喻‘人生的境遇’?”,考查修辞与情感关联;探究层可设计问题“苏轼从‘把酒问青天’的迷茫,到‘人有悲欢离合’的豁达,心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考查文本情感脉络;拓展层可设计问题“‘中秋赏月’是中国传统习俗,除了本词,你还知道哪些与‘月亮’相关的古诗文?它们共同表达了哪些文化情感?”,考查文化积累与迁移。这种设计避免“提问过浅”或“提问过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思考,逐步实现“文本理解—情感共情—文化认同”的目标。
三、初中语文古诗文情景教学创新模式效果评估分析
在情景教学创新模式下学生对文本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更扎实,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展现出更强的资料整合与团队协作能力,课堂思辨讨论中参与度更高,能提出更具个性化的观点,并且更多学生表现出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主动阅读课外古诗文的意愿增强,逐渐打破 “古诗文遥远难学” 的认知。
结语
情景教学创新模式能有效破解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难题,情景教学始终围绕“以生为本”的核心,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体验”,不仅助力学生夯实古诗文知识基础,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学习热情,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郭瑶. 初中古诗文情境教学探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21.
[2] 房敏 . 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1,(02):74-75.
[3] 张淑花 . 初中语文古诗文情景教学初探 [J]. 新课程导学 ,2019,(S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