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夏寒娟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北附小学 3620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培养运动习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田径教学往往注重技术动作的标准化训练,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难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热情。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趣味田径逐渐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趣味田径将竞技性与娱乐性相结合,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当前部分小学体育教学仍采用传统示范讲解模式,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技术动作训练。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教学往往围绕重复性练习展开,缺乏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过于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忽视了运动乐趣的体验,使体育课变得机械呆板。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也难以培养学生长期的运动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兴趣脱节

现行体育教材中的田径项目大多沿袭成人竞赛体系,其技术要求和运动强度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短跑、跳远、投掷等传统项目,往往注重竞技成绩而忽视趣味性。教学内容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难以引起情感共鸣。统一化的教学要求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因无法达到技术标准而产生挫败感。这种内容设计与兴趣脱节的现象,降低了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二、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游戏化教学设计

游戏化是趣味田径的核心特征,通过将田径技能训练融入游戏环节,使学生在玩乐中掌握运动技能。将短跑训练设计为追逐游戏,设置不同角色的任务挑战,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完成奔跑练习。跳远项目可改造为青蛙过河游戏,用彩色垫片模拟荷叶,学生通过连续跳跃完成渡河任务。投掷项目可设计为目标投准游戏,用不同颜色的圈圈设定得分区域,学生通过投掷沙包获取积分。这类游戏化设计既保留了田径运动的本质特征,又增添了趣味元素,使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注重引导和鼓励,弱化竞争性强调参与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通过游戏化教学,学生不仅提高了运动技能,还培养了规则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情境化活动构建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趣味田径的重要实施策略。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具有故事背景的运动场景,使田径练习变得更具吸引力。设计丛林探险情境,将跑道布置成丛林小道,设置不同障碍物代表树木、河流等自然元素,学生需要完成跨越、奔跑、跳跃等一系列动作。又如设计太空探索情境,将投掷项目转变为星球探测任务,不同重量的投掷物代表不同星球的探测器。在这种情境化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和场地布置营造沉浸式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状态。情境化活动不仅增强了运动的趣味性,还促进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使体育教学实现身心协同培养的目标。

(三)器材创新与改造

传统田径器材往往设计单调且缺乏趣味性,难以引起小学生的操作兴趣。趣味田径通过对器材的创新改造,提升设备的吸引力和安全性。将标准跨栏改为可调节高度的软质彩虹栏架,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和柔软材质,既保证安全又增强视觉吸引力。投掷器材可用重量较轻的彩色沙包、泡沫标枪等替代传统铅球和标枪,降低技术难度的同时增加操作乐趣。起跑器可改造为动物脚印形状的软垫,增加起跑环节的趣味性。这些创新器材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体特点,还通过色彩、形状等元素激发学生的操作欲望。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参与器材的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比赛形式多样化

改变传统田径比赛的竞技导向,设计多种形式的趣味比赛活动。组织团队接力赛,不仅比拼速度,还融入知识问答、技能挑战等环节,形成综合性的团队竞赛。设置闯关类比赛,将各种田径项目设计成连续关卡,学生需要依次完成不同挑战。举办主题运动会,如动物运动会、童话运动会等,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比赛。这些比赛形式弱化了个人竞技成绩的比拼,强调团队合作和参与体验,减少学生的比赛压力。比赛中设立多种奖项,不仅奖励优胜者,也奖励进步明显、表现积极、团结协作的集体和个人。通过多样化比赛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田径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五)跨学科融合实践

将趣味田径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与数学学科融合,在投掷项目中融入距离测量、角度计算等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概念。与音乐学科结合,在跑步练习中配以不同节奏的音乐,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与美术学科联动,让学生设计制作比赛道具和装饰品,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与语文学科整合,通过运动情境的故事编写和表达,提升语言组织能力。这种跨学科融合实践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涵,还促进了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实现了体育育人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在跨学科活动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趣味田径为小学体育教学注入新活力,通过游戏化与情境化教学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趣味不足与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实践证明,它能显著提升学生运动兴趣,促进运动技能发展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实施策略,优化活动设计并加强师资培训,注重趣味性与教育性统一。其推广应用将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运动习惯养成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敬太 . 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J]. 体育教学 ,2024,(S1):93-94.

[2] 章为华 . 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育人价值研究 [J]. 体育教学 ,2024,(S1):190.

[3] 张桂宁 . 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J]. 体育教学 ,2024,(S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