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周婵
湖北省松滋市划子嘴幼儿园
引言
传统游戏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它既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又能通过玩耍来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园教育里,恰当且有效地使用传统游戏,不仅可以充实教育方法,而且有益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本文会针对传统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怎样被利用展开讨论,希望能够给教育工作者给予有用的参照和启发。
1 传统游戏的基本特点
传统游戏的生命力在于其朴素又灵活的特性,这些特点使它天生就能适应幼儿的成长规律。玩法方面具有开放性,同一游戏在不同情境下可依循幼儿兴趣调整规则,没有固定答案,利于激发创造性。材料大多来自生活,石子,布条,木棍这类简单东西都能成为游戏道具,这既削减了参与门槛,又让幼儿知晓要珍惜身边事物。参与形式以集体互动为主,要同伴之间互相协作,交流,像“老鹰捉小鸡”这般,需团队配合,自然培育社交能力。传统游戏常常伴随着儿歌或者口令,节奏明快,语言生动,符合幼儿的语言发展特征,使得游戏过程富有韵律感,这种把趣味性,互动性与生活化融合起来的特点,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十分契合。
2 幼儿园传统游戏应用的问题与挑战
2.1 教师对传统游戏认知不足
教师对传统游戏理解有偏差,限制其教育潜能的发挥。部分教师把传统游戏当作单纯的娱乐活动,未认识到其背后蕴含的教育价值,在组织时缺少目标导向,只是当作课间消遣。对传统游戏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教幼儿玩“踢毽子”时,只看重动作练习,却忽视其中的民俗故事与技巧传承。更有教师因传统游戏“没标准教案”而抵触,习惯使用现成的商业化课程,不知如何将传统游戏与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相结合,造成传统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处于边缘地位,难以融入日常教学体系。
2.2 家长对传统游戏的误解及排斥
家长的认知偏差为传统游戏的推广设置障碍。有些家长把传统游戏看作是“老掉牙的玩法”,觉得不如电子玩具或者益智课程“有教育意义”,担心孩子玩“土游戏”会虚掷光阴,影响学习成果,安全顾虑也使家长抵制情绪加重,像“滚铁环”“跳马”之类的游戏,家长怕孩子磕碰,更愿让孩子做静态的室内活动。还有些家长把游戏和学习对立起来,觉得传统游戏“学不到知识”,宁愿花钱给娃报各种技能班,这种功利化的教育观念,令传统游戏在家园共育里很难得到支持,甚至被刻意避开。
2.3 幼儿园传统游戏资源匮乏
传统游戏资源的缺乏限制了传统游戏在幼儿园的常态化开展。传统游戏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课程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方面,适合幼儿的传统游戏道具的制作和购买渠道很少,教师需要自己动手制作,费时费力,且不能保证安全性和适用性。课程资源方面,没有系统地编写传统游戏课程方案,教师只能零星地收集一些传统游戏的玩法,无法形成循序渐进的游戏活动,例如不同年龄段幼儿玩传统游戏的难易程度没有标准。人力资源方面,擅长传统游戏的老教师慢慢退休,年轻教师对传统游戏的了解更多的是童年的回忆,缺乏组织和指导的能力,这种资源的不完整性使传统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难以落地。
3.1 创设适宜的传统游戏环境
适宜的环境可让传统游戏自然而然地融入幼儿园生活,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从物理环境来说,在户外活动区划出“传统游戏角”,摆放适合“跳皮筋”的弹性地面,适合“丢沙包”的空地,把传统游戏的图文解说贴在墙上,环境自身就能变成游戏的“隐形老师”。在投放材料时重视生活化和层次性,供应一些基本的材料,比如布料,竹筒,石子之类的,还要依照幼儿的能力差别供应不同难度的道具,像大,小两种规格的铁环,精神环境的营造更为重要,教师要表现出对传统游戏的喜爱,讲讲游戏背后的故事,演示祖辈流传下来的玩法,让幼儿体会到传统游戏的文化热度,也要让幼儿自行创造出新的玩法,环境既要保有传统风味,又要存有探索余地。
3.2 教师引导与幼儿互动策略
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提升传统游戏的教育质量,不能让它停留在表面的玩闹上,介入的时机要灵活掌握,当幼儿对游戏规则感到疑惑的时候,就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用启发式的问题来代替,比如说问“如果大家想要当老鹰怎么办”,引导幼儿自己商量规则,教师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和回应,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在“抬花轿”的游戏里,我注意到幼儿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矛盾,于是就用“你们觉得怎样才能让轿子更稳”之类的问题来引导幼儿思考,把社交技能培养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游戏中。教师还要适当扩展游戏的维度,在“拍手歌”里加上数学点数,在“编花篮”里加上身体部位的认知,让游戏和教育目标相结合,这样的引导方式既能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又能给游戏增添更多的发展内涵。
3.3 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
传统游戏的组织实施要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性,形成系统化的活动体系。在内容选择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挑选适合的传统游戏,小班可选择简单手指游戏、童谣类游戏,中班可选择合作性强的集体游戏,大班可选择规则稍复杂些的竞技类传统游戏,形成螺旋上升的序列。组织形式上,把传统游戏与一日生活相结合,晨间活动开展“踩高跷”等体能游戏,过渡环节开展“翻花绳”等手指游戏,区域活动投放传统游戏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活动延伸上,鼓励幼儿把游戏带回家,与家长一起体验,同时在节日活动中融入传统游戏,如元宵节开展“猜灯谜”“滚元宵”游戏,让传统游戏在不同场景中自然渗透,成为幼儿园、家庭、文化间的纽带。
结语
传统游戏属于幼儿园教育里的珍贵资源,它被运用的时候,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推进路径。通过营造合适的游戏环境,教师实施恰当的引导,并且有计划地开展游戏,传统游戏便能在幼儿园教育里焕发新的生机,以后,我们盼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去发掘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把它们巧妙地融合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当中,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之中成长。而且,我们也希望家长和社会各界给传统游戏赋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撑,一起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武蕴知 . 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J]. 新班主任 ,2025(5):36-37.
[2] 李舒迪 . 谈传统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J]. 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4(4):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