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化与小组合作教学的融合实践
范树峰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第三中学校
一、引言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而情境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两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因此,将情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融合,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情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融合的理论基础与意义
(一)情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融合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情境,小组合作学习则为学生提供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机会,两者都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
(二)情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融合的意义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化教学能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角色扮演、问题情境等,使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则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情境化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情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融合,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情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展示春天的美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后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和作者是如何描写春天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作者描写春天的景物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等。学生在小组中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三)展示成果,交流分享
在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每个小组可以派代表发言,介绍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教师可以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在各小组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知识要点,形成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如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布置课后探究作业等,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究。
四、情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融合的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皇帝的新装》为例,进行情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融合实践。
(二)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皇帝的新装》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观看,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引入课题。
2.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以下问题:“皇帝为什么会受骗?”“骗子的骗术高明在哪里?”“从这个故事中
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等。学生在小组中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
4. 总结归纳,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知识要点,形成知识体系。同时,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进行改写或续写。
(三)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参与度明显提高。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在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总结归纳和拓展延伸,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
五、情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部分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分工不明确、讨论不深入等问题,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 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一些教师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或者情境过于简单或复杂,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
3. 教师引导作用发挥不足:在情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融合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及时和有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及时解决。
(二)解决方法
1.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教师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和要求,合理分组,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和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 提高情境创设的质量: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真实、有效、有趣的教学情境。情境创设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在情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融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六、结论
情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融合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展示成果、总结归纳等环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实践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提高情境创设的质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等方法,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情境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永红 . 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路径探讨 [J]. 学周刊 ,2025,(02):124-126.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5.02.042.
[2] 滑丽 . 情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互动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 [C]// 广东教育学会 . 广东教育学会 2024 年度学术成果集 .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空港实验学校 ;,2024:261-264.DOI:10.26914/c.cnkihy.2024.07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