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措施分析

作者

巫韩文

威远县观英滩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内江 642456

引言:

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提升成为教学工作关注的核心问题,要求教育工作者在知识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强化思维意识培养,通过优化教学设计的方式系统化开展课程教学活动,为后续成长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初中化学课程的目标要求出发,教师需要抓住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实践,运用新思想和新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课堂,提升科学思维。

一、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的价值意蕴

就教育事业发展而言,科学能力提升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新目标,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强化学科能力,通过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完成化学知识讲解,在分析化学现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证据推理能力。通过教育目标的落实与践行,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更强,为教育和课程改革工作提供大量优质教学案例,便于教育工作者寻找发展方向和教学路径,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站在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分析,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拥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帮助其掌握理解、分析、思考问题的手段,在思维拓展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理论运用。另外,良好的科学思维使得学生可以客观全面评价信息,避免受到错误信息误导,影响后续发展。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科学思维的策略方法

(一)注重思考问题引导

初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学问题的引导下深入思考,调动主观能动性学习课程知识。从这一特点出发,教师需要围绕课程内容合理设计教学问题,在回答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提升科学思维 [1]。此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合理把控问题难度,确保学生可以基于所学知识顺利得出问题答案,保持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在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燃烧现象创设蜡烛燃烧这一教学情境,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实践内容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蜡烛燃烧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火柴和烛芯在蜡烛燃烧中起到何种作用?火焰如何形成?怎样证明外焰温度最高?如何延长蜡烛燃烧时间?通过上述问题,学生的思考角度更加全面,对燃烧现象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利于科学思维的形成。

(二)融入日常生活内容

部分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学习难度较高,学生可能无法通过单一知识讲解和理论输出理解相关化学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实践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在经验迁移中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理论,强化知识掌握。为此,教师需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校园生活和日常休闲娱乐中寻找化学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逐步培养科学思维。

例如,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将空气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作为教学核心,结合生活现象理解氧气性质,进而探讨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应用。氧化反应属于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化学现象,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氧气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例子,如吃一半的苹果发生颜色改变、绿豆汤呈现红色等现象,以此讲解氧气的性质,构建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桥梁。

(三)加强化学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深化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在亲身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 [2]。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对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的理解更加深刻,逐渐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习惯,为科学思维提升奠定良好条件。教师应当设计与知识内容相关的实验活动,以具象化方式展示化学原理,在知识探究中强化科学思维。

例如,在开展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过滤实验,带领学生探索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教师可以准备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等实验用具,明确实验操作流程,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要点自行开展化学实验,完成粗盐过滤,仔细观察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过程。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居于主导地位,教师以观察和引导为主,及时指出错误行为,点拨学生思路,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完成教学反思,反映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质量水平,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精力,多角度实现综合能力提升强化。站在科学思维提升的角度,教师可以细化评价指标,丰富评价方式,进而落实课堂教学反馈评价,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例如,在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程教学基本完成后,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情况,检验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知识原理。随后,可以站在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评估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情况,利用知识检测、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的结果得出更加科学准确的结论,基于课堂教学和能力提升的短板完成教学调整和优化,促进科学思维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时,应当将科学思维提升摆在重要位置,合理设计教学问题,充分发挥学习问题的驱动性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结合生活实践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随后教师可以开展化学实验,在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中强化学科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另外教师应当完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思维能力提升水平,便于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

参考文献:

[1] 陈灶阳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科学思维培养路径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25(06):49-51.

[2] 梁杭婷 , 林清强 , 游瑞云 , 等 . 基于化学科学思维培育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以“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为例 [J]. 云南化工 ,2024,51(09):21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