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作者

张洪晶

榆树市保寿镇中心小学校

一、引言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视野,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情趣。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走进不同的世界,了解多样的文化,体验丰富的情感,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一)阅读兴趣不高

部分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认为阅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在课余时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看电视、玩游戏等娱乐活动,而不是主动拿起书本进行阅读。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虽然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的书籍很难产生阅读的欲望。

(二)阅读时间不足

随着学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小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学校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凑,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作业和参加各种考试,导致课余时间被严重压缩。同时,一些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进一步挤占了孩子的阅读时间。

(三)阅读方法不当

很多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只是简单地浏览文字,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他们不懂得如何进行精读、略读、批注阅读等,也不知道如何做读书笔记,这使得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 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应重视校园阅读环境的建设,打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可以通过设置校园读书角、文化长廊等,展示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读书名言,让学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阅读的气息。同时,定期举办读书节、诗歌朗诵会、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 创设班级阅读环境。在班级内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书籍带到班级与同学分享,丰富图书角的藏书量。同时,对图书角进行精心布置,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定期开展班级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会,互相推荐好书,激发彼此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合适的读物

1.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阅读需求,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合适的读物。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图文并茂、内容简单有趣的绘本、童话、儿歌等,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卫不可以》《安徒生童话》等;中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情节较为丰富、具有一定思想性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儿童小说等,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夏洛的网》等;高年级学生则可以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如《三国演义》《昆虫记》《名人传》等。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除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兴趣爱好、阅读能力等。对于喜欢科幻的学生,可以推荐《三体》《海底两万里》等科幻作品;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难度较大、内涵丰富的书籍,如《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独》等,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激发他们的阅读潜能。

(三)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

1. 精读法:精读是一种深入细致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字、词、句、段、篇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在精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结构特点。例如,在阅读《草原》一文时,让学生通过精读,感受作者对草原景色的细腻描写,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 略读法:略读是一种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旨在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如标题、开头、结尾、段落的中心句等,跳过无关紧要的细节,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比如,在阅读报纸、杂志上的新闻报道或科普文章时,就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

3. 批注阅读法:批注阅读法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悟、疑问、理解等用简洁的文字写在书页的空白处。通过批注阅读,学生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词语理解、句子赏析、文章结构分析、个人感悟等方面进行批注。例如,在阅读《将相和》时,学生可以对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描写进行批注,分析其人物形象。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

1. 阅读分享会。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学生可以介绍书籍的主要内容、自己最喜欢的情节或人物,以及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通过阅读分享会,学生可以拓宽阅读视野,了解更多优秀的书籍,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图书漂流活动。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将自己闲置的书籍捐赠出来,在班级或年级内进行漂流。每个学生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推荐理由,然后传递给下一位同学。这种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书籍,还能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和责任感。

3. 课本剧表演。选择一些适合改编成课本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将其展现出来。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将《陶罐和铁罐》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四、结论

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推荐合适的读物、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利的阅读条件,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