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让小学语文阅读分享 与写作练习产生共鸣
黄少芹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寨子镇北街明德小学 061501
前言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让阅读分享与写作练习产生共鸣,能够促使阅读、写作与学生之间融为一体。阅读与写作的融合非常普遍,学生可以模仿阅读内容中的段落布局、中心思想或者修辞手法等,无论是填补空白、写读后感还是续写,都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真实感受,进而产生情感共鸣,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果,还能够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一、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让阅读分享与写作练习产生共鸣,提升教学有效性,切实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创新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理解和感知文本内容,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上有很多与春天有关的课文,从这些课文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感知到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教师可借此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心目中的春天应该是什么样子?学生在思考后认真且积极的回答,对于学生的答案需要教师给予肯定,而后引导学生思考“双目失明的人要如何‘看到’春天呢?怎样来感知春天呢?”随后引出利用“五感”感知春天的方法,这样失明的人就可以通过触摸、闻气味等方式感知春天。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五感”来描写春天,如描写自己触摸到的春天、闻到的春天等,便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从而实现阅读分享与写作练习的共鸣,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这就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
二、明确读写共鸣的教学目标
阅读分享与写作练习产生共鸣,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设计才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便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年龄等因素,这样的目标才更具合理性,也更容易发挥出目标的作用。例如,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他们的阅读量相对较少,理解能力也比较薄弱,那么教学目标就可以设定为增加阅读量,借此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创作方法、文章布局以及修辞手法的使用等,让阅读分享与写作练习产生共鸣,有效拓展学生阅读量,为写作积累素材和方法。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多数学生都能够主动学习,但同样需要教师制定科学的阅读分享与写作练习融合的策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知识,在写作中文字、文章布局方法等知识的应用,认识到二者融合的价值。
三、基于真实生活设计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视域下设计教学活动,需要语文教师从小学阶段所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语文能力和生活经验等多个角度思考,尤其需要将真实的生活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对语文与生活关联性的认识,既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又能使学生掌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生活设计设计阅读分享与写作练习产生共鸣的活动。例如,阅读《秋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设计活动,即要求学生观察秋天有哪些特点,与课文中的描写有哪些异同点,而后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文阐述观察内容与课文内容的异同点。这样将阅读分享、写作练习与现实生活充分的结合了起来,不仅能够让阅读和写作之间产生共鸣,还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2]。
四、从文本鉴赏角度设计活动
文本鉴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内容,教师可以在阅读分享与写作练习融合的教学中增加文本鉴赏内容,使学生掌握鉴赏技巧和方法,认真、全面的赏析课文,并且将赏析的过程、观点等形成文字,完成写作,促使阅读分享与写作练习产生共鸣,提高学生文本鉴赏能力、文本结构理解与创作能力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例如,《彩色的梦》鉴赏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认真感受文字,理解并想象文字描绘的内容,深入的分析文字的作用,将学生带入到美好的梦境中;随后,教师将教学引向中国梦,针对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意识加以有效培养,使学生愿意成为祖国复兴的人才。此外,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以“梦”为主题展开讨论,将鉴赏过程中掌握的知识、产生的想法或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等融入到写作中,将阅读和写作自然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学会感知文字。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让阅读分享与写作练习产生共鸣,需要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明确读写共鸣的教学目标、基于真实生活设计教学活动、从文本鉴赏较大设计活动等策略,优化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以便提升其核心素养,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钱伶俐 .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 [J]. 嘉应文学 ,2024, (24): 184-186.
[2] 丁莉莉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学鉴赏与创意写作训练策略 [J]. 亚太教育 , 2024,(22): 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