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识与测量”的项目式学习实践与探索
门璟欢
惠州市中洲实验小学 5160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内容组织的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图形与几何”模块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几何直观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图形与几何”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与特点
项目式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在“图形与几何”领域,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 情境真实性:项目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几何知识。
2. 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
3. 合作性: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共同完成任务,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4. 综合性:项目涉及多学科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 项目设计:项目应围绕数学核心概念展开,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任务。
2. 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长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效协作完成任务。
3. 任务分配:明确项目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项目进程。
4. 评价与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下面通过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项目式学习案例进行剖析,具体包含项目设计、实施过程、学生表现及成果展示等方面:
三、“魅力几何图形探索者”项目式学习案例
(一)项目背景与目的
在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魅力几何图形探索者”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几何图形的奥秘,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项目实施过程
1. 驱动性问题提出:
核心问题:如何沟通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一致性与整体性?
驱动性问题:在神奇缤纷的几何世界里,你认为哪个几何图形最具魅力?为什么?
知识准备与预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如直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的特征和性质。
实践活动设计:
任务一:几何图形收集与展示
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实物或图片,从“点、线、面、体”认识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通过这一过程,既巩固图形的特征又沟通关系,让学生感受图形的本质属性。
任务二:几何图形创意拼组
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方法,用七巧板或其他几何图形卡片进行创意拼组活动,探索图形的特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图形组合。通过这一过程,巩固图形的特征,沟通图形间的关系,同时锻炼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任务三:几何图形测量与计算
学生测量不同几何图形的边长、角度、周长、面积等,并记录数据。通过实际操作,他们理解几何图形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并应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图形的测量存在的“一致性”,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和角是小学阶段几何中测量最为基本的测量单位,虽然他们测量的对象不同,但是测量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计量单位的累加,累加的过程产生了计算的公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下图。

长度、面积和体积作为度量概念的有机整体,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年级,但它们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内在关联性,而且在要素构成上具有内在逻辑;一维的长度是二维的面积的构成要素,一维的长度和二维的面积又是三维的体积的构成要素;反过来,后者分别又是在前者基础上形成和拓展的。
任务四:几何图形应用设计
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与几何图形相关的应用项目,如利用几何图形设计图案、制作模型等。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将几何图形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成果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包括几何图形收集与展示、创意拼组作品、测量与计算数据以及应用设计项目。
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参与度、创意性、合作能力、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形状、特征、性质和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应用有了更广泛的认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跨学科融合与拓展
本项目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拓展,如与语文学科结合,通过编写几何图形故事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美术学科结合,通过绘制几何图形艺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与科学学科结合,通过探索几何图形在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通过“魅力几何图形探索者”项目式学习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项目式学习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巨大潜力。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经过对“魅力几何图形探索者”项目式学习案例的深入探讨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其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与显著成效。本项目通过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不仅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了几何图形的构造原理和应用方法,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知识回顾到实践操作的完整学习过程,他们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不仅巩固了已学的几何图形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此外,本项目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魅力几何图形探索者”项目式学习案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