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制药工程中制药工艺改进技术及策略分析

作者

陈金伟

广东汉丰百盛医药有限公司 广东省珠海市 519085

引言:制药工程作为医药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涵盖了从原料药合成到制剂生产的全流程,其工艺水平不仅影响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关乎生产效率和环境友好性。传统制药工艺在成本控制、环境治理和生产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难以满足现代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随着绿色化学、过程分析技术(PAT)及智能制造的兴起,工艺改进与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工艺优化的技术路径

(一)工艺路线选择与改进

工艺路线是决定制药工艺效率、成本和可持续性的首要因素,合理的设计能够在源头上决定药品生产的竞争力。现代工艺设计强调经济性与绿色化并重,需兼顾原料的可得性、反应过程的安全性及大规模放大的可行性[1]。随着计算化学和工艺模拟工具的普及,研发人员能够在实验前对不同路线进行预测和比较,提前筛选出高效且环保的路径,从而减少试验次数并降低研发成本。对于已经投产的成熟药品,也可通过经济与环保指标对比分析,在保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替换为更加清洁和高效的工艺路线,实现降本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二)反应条件与催化剂优化

反应条件是制药工艺稳定性与产品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温度、压力、溶剂及催化剂的合理选择直接决定反应的收率与选择性。近年来,绿色溶剂如离子液体、超临界二氧化碳以及水相反应体系的推广,为工艺改进提供了新的途径。特别是在手性药物合成中,采用高效手性催化剂和不对称合成技术,不仅提升了立体选择性,还显著减少了后续拆分和分离成本。在优化过程中,反应条件的动态监测尤为重要,借助在线分析与过程控制技术,如红外光谱、质谱监测,能够实时获取反应进度并及时调整参数,保证在最优状态下运行。

(三)工艺强化与连续化生产

传统的间歇式生产方式存在批次差异大、能效低、反应风险高等问题,已逐渐难以满足现代制药工业对效率和安全性的要求。工艺强化通过在单一设备内集成多步骤反应和分离操作,实现流程缩短、物料传递效率提升及设备占地减少;而连续化生产则通过连续反应器、膜分离装置及连续结晶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稳定、可控且高效的生产模式。在小体积、可控的反应环境中,即便是高风险反应也能显著降低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连续工艺便于实现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平滑放大,减少放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失败风险[2]。

二、清洁生产与绿色工艺

(一)废物减排与“ 三废” 治理

化学制药工艺往往伴随大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产生,若治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废物减排与“ 三废” 治理已成为工艺改进中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在源头优化反应条件和原料选择,可以减少副产物生成,从而降低废水和固废的排放量。对于产生的有机废水,可利用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或生物处理方法提升处理效率;对于挥发性有机废气,则可通过冷凝回收与吸附装置实现有效控制。溶剂循环使用、催化剂再生利用也是降低排放的重要措施。清洁生产理念要求制药企业从设计阶段就考虑环境影响,实现减排与效益的双赢。

(二)绿色溶剂与替代技术应用

在制药工艺中,溶剂的消耗量巨大,其环境影响与安全风险尤为突出。近年来,绿色溶剂及替代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以水、乙醇和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代表的低毒、可降解、可回收溶剂,逐渐替代传统的有机溶剂,显著减少了环境污染与职业危害。离子液体和深共熔溶剂因其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除了溶剂替换,微波辅助合成、光催化、电化学反应等绿色工艺技术的推广,也为降低能耗和提高效率提供了新途径。绿色溶剂与替代技术的应用不仅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还为制药工艺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生命周期评估与可持续战略

清洁生产不仅是工艺改进的技术问题,更涉及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战略。通过生命周期评估(LCA),可以全面分析药品在原料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及废弃处理各环节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为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在实践中,企业可在分子设计阶段就引入绿色化学理念,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此同时,建立绿色供应链,推动上下游协同减排,也能进一步提升整体效益。可持续战略还包括通过节能工艺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来减少碳排放,从而顺应全球低碳发展趋势。

三、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应用

(一)自动化控制与过程分析技术

随着制药工艺复杂度的不断提升,传统的人工监控与经验管理已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自动化控制与过程分析技术的应用,成为制药行业提升工艺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该技术通过红外、拉曼光谱等实时检测工具,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浓度、结晶状态等关键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并将数据反馈至控制系统进行动态调节,从而保证反应始终处于最优状态[3]。这不仅减少了批次间差异,还大幅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与合格率。结合自动化反应釜和智能传感器,企业可以实现全过程的数字化控制,有效降低人为失误与操作风险。

(二)数字化工厂与信息化管理

数字化工厂是智能制造在制药行业的重要体现,其核心在于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工艺与管理的全面优化。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生产、质量、设备及供应链信息,企业可以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与实时监控,从而提升运营效率。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使研发和生产人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反应过程,预测潜在问题并提前优化方案,减少实际生产中的试错成本。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化工具,可在计划、执行与反馈层面形成闭环管理。

(三)人工智能与智能决策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制药工艺改进提供新的动力。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AI 能够对海量工艺数据进行建模,发现隐藏的规律和趋势。例如,在结晶工艺中,AI 模型可以预测不同条件下晶型的转变趋势,帮助工程师优化参数设置,避免批次波动。在反应开发阶段,AI 还能快速筛选合成路线和最佳条件,加速研发进程。结合优化算法与多目标决策工具,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在成本、质量和环保等约束下,帮助企业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四、结论

制药工艺改进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系到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课题。工艺优化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绿色工艺可实现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应用则有助于增强工艺稳定性和企业竞争力。三者相互融合,将推动制药行业由传统模式向高效、绿色和智能化方向转型。

参考文献

[1] 顾 真 . 探 究 化 工 制 药 工 艺 过 程 的 新 型 优 化 方 式 [J]. 科 技风,2024,(13):95-97.

[2]张文明,陈鹏,贺禄华.化工制药工艺的优化与提升研究[C]//江西省工程师联合会.2024 年智能工程与经济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工程管理与经济建设专题).浙江福瑞喜药业有限公司;天纳克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浙江晖石药业有限公司;,2024:845-847.

[3]尚志民. 化工制药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23,49(11):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