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位置大数据统计发布与隐私保护方法
方达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划分发布结构预测方法
1.划分结构矩阵
交通流量监测和基于位置服务系统 布位置大数据的汇总结果。本研究首先依据位置大数据范围统计查询服务的 为等面积网格单元,并计算每个网格单元内位置点的数量作为 在的噪声干扰和均匀性假设偏差较大的缺陷,基于"局部均匀则整 对相邻网格单元进行均匀性评估与合并处理,从而将原本与位 确体现位置点密度分布特征的优化分区方案。
2.预测模型构建
深度学习能够从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中自动识别并抽取出潜在的特征模式、分类体系、数据结构以及概率分布等关键信息要素。在时序预测领域,循环神经网络(RNN)、门控循环单元(LSTM)以及卷积神经网络(CNN)等主流深度学习架构已获得广泛应用实践。RNN 模型存在随着时间推移产生梯度弥散或梯度膨胀的缺陷,其性能表现高度依赖于激活函数的选择和网络参数的配置。CNN 架构在空间特征提取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LSTM 模型通过遗忘门机制筛选有效信息,借助输入门更新记忆单元状态,从而在时序特征建模方面表现突出。全连接型LSTM 网络(FC-LSTM)虽然在时序关联性处理上效果显著,但由于其"输入-状态"和"状态-状态"转换过程采用全连接方式,未能有效编码空间信息,导致在空间特征捕获方面仍存在明显局限性。
位置大数据的统计分布信息由时序排列的数据快照构成,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序列特性。要精准预测未来时刻的位置数据划分结构,必须同时兼顾时间维度的关联性和空间维度的分布特征。ConvLSTM 模型在"输入-状态"与"状态-状态"转换环节均嵌入了卷积运算,其三维张量输入结构在保留时序特征的同时,还能像标准卷积层那样捕获空间模式,特别适合处理时空序列数据。该模型首先利用遗忘门ft 筛选需要清除的细胞信息;接着通过输入门ti 的tanh 层生成候选状态tC,并与输入门ti 的输出进行逐元素乘积运算;随后将这两部分结果相加得到更新后的细胞状态tC;最终将经过tanh 处理的细胞状态与sigmoid 门输出进行逐元素相乘,从而确定最终输出值。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位置大数据统计发布与隐私保护方法
1.划分发布结构的合理性
通过UG 算法获得的区域划分结果与位置信息集的分布特征不存在关联性,划分结果中存在众多零密度网格单元,在引入拉普拉斯噪声后易导致显著的扰动偏差,进而降低位置统计数据的实用价值。AG 算法在UG 基础上对高密度网格区域实施更精细的划分,实现了对数据密集区域与分布特性相匹配的精确分割,然而在数据稀疏区域仍难以有效控制噪声干扰。Quad-opt 算法采用与数据分布无关的完全四叉树结构,当划分层级较浅时会产生明显的均匀性假设偏差,而深层划分则与UG 算法类似会引入较大噪声误差。非平衡四叉树方法通过均匀性检测实现动态划分,能够依据位置数据的实际分布进行启发式分割。本研究提出的算法能够基于位置大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执行精细化分割和自底向上聚合操作:精细划分有效降低了数据密集区域的均匀性假设误差,而聚合过程则减少了稀疏区域的过度划分问题,从而显著抑制了噪声误差的产生。经过对各类划分方法的全面对比分析,针对相同的位置大数据集,本方法生成的统计区域划分结构展现出更优的合理性。
2.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性能评估
针对划分发布结构的预测效果验证,本研究采用差异化时间间隔的数据子集划分方案(BikeShare 数据集采用 60 分钟发布周期,MacquariePark 数据集设置为 15 分钟间隔,Yellow_tripdata 数据集则采用 10 分钟更新频率),通过网格划分与合并算法生成结构特征矩阵。随后按时间序列将这些矩阵组织成模型输入数据,用于预测下一发布周期的区域划分方案。最终将预测结果与实际采集数据形成的结构矩阵进行对比分析。
3.位置大数据发布质量分析
为检验本研究基于位置大数据的统计划分发布方案的有效性,采用表现最优的 ST-LSTM 模型构建位置数据划分预测框架,依据算法 2 完成差分隐私保护下的统计信息发布。在评估阶段,设计了多种尺度的空间范围计数查询实验,将本方案与 UG、AG、Quad-opt 及 UnbalancedQuadtree 等方法的相对误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过程中,差分隐私保护机制分别注入ε=0.1、 ε=0.5 和ε=1 三种强度的拉普拉斯噪声,每个查询类别均随机生成1000 个测试区域进行验证。
在实验数据集的测试过程中,所有算法的误差表现均与隐私参数ε呈现负相关关系。这种关联性源于Laplace 噪声机制的特性:随着ε值的提升,所引入的噪声幅度相应降低,从而使得发布数据与真实统计结果之间的偏差逐步缩小。针对 BikeShare 和 MacquariePark 这类数据点稀疏的数据集,UG 和 Quad-opt 方案表现出较高的误差水平,这主要归因于其网格划分策略未能充分考虑空间分布特性,导致在小范围查询时噪声干扰显著,而在大范围查询时均匀性假设失效。AG 方案通过引入二级细粒度网格,在局部密集区域实现了小范围查询精度的提升,但随着查询范围的扩展,其误差表现出现明显劣化。相比之下,UnbalancedQuadtree 采用基于密度的四叉树划分策略,本文方法则运用自底向上的网格合并技术,二者均能生成更符合实际数据分布的划分结构,因此在各类查询尺度下均展现出优于UG、AG 和 Quad-opt 的精度表现。特别地,在数据点高度密集的Yellowtripdata 数据集上,AG 方案在小尺度查询(q1 和 q2)中凭借细粒度网格获得优势,但当查询范围扩大后,本文提出的方法展现出更优的范围计数查询准确性。
结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智能终端设备的全面渗透,基于地理位置的各类服务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由此衍生的位置隐私安全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各界的重视。采用空间分区算法结合差分隐私保护机制的位置大数据统计发布技术,在确保数据实用价值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用户位置信息泄露的潜在风险。针对位置数据特有的周期性特征和时空关联特性,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了深度学习算法来优化数据分区结构预测流程,并构建了相应的差分隐私保护发布方案,从而有效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思,付安民,苏铓,等.基于差分隐私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案[J].通信学报,2021,42(9):54-64.
2]李洪涛,任晓宇,王洁,等.基于差分隐私的连续位置隐私保护机制[J].通信学报,2021,42(8):16
[3]王伟,李强,刘洋.基于卷积 LSTM 的交通流量预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9,36(12):3653-3657
[4]赵亮,陈晓华,黄河.基于差分隐私的位置数据发布方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20,47(10):198-203.
[5]刘洋,张伟,李明.基于深度学习的时空序列预测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55(21):63-6
[6]陈刚,王丽,张强.基于四叉树的空间数据分区方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34(6):89-93.
[7] 李晓东, 刘伟, 王强.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研究[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20,14(1):123-130.
[8]周强,李伟,王芳.基于深度学习的时空数据预测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