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协同视角下的中国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
陈广拓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28
在党中央和国家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相关战略指导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天然气行业作为典型能源产业亦不例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齐发力,推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无人作业平台、智慧工厂、贸易销售平台等数字化实践取得一系列成果 [1]。但是,天然气产业链中有一环节的数字化工作被忽视已久,即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由于涉及方多、跨度大、协同难,该项工作长期以来未启动。随着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增长,返税作为天然气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快步伐,追赶产业数字化快车道。
1 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转型背景
随着中国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继煤炭、石油之后的第三大能源,在工业生产、居民生活、交通、电力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多于产量,需要从国外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总体来看,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呈现增长趋势,从2013 年的3809.75 万吨到2023 年的11997.12 万吨,十年时间增长了两倍多(如图1 所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发改委公布数据,近年来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维持在40% 以上,2023 年这一比例为42.3%,进口天然气已经成为中国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

注: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图1 近年来中国天然气进口量(万吨)
1.2 进口天然气增值税享受先征后返政策
针对进口货物,中国海关一般征收增值税、关税、消费税及特定货物反倾销税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中国进口天然气属非消费税品种,关税税率为零 [2]。为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支持天然气进口利用,保障国内天然气资源稳定供应,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部委联合发文,对经国家发改委或者省级政府核准的进口天然气项目,按一定比例返还进口环节增值税,其中长期协议资源按进口增值税的 70% 返还,非长期协议资源按购销价格倒挂比例返税 [3]。该政策有助于解决进口天然气价格购销倒挂问题,缓解“多进口、多亏损”困境,鼓励能源企业进口更多天然气资源,也有效提升天然气保供能力和基础设施运作效率,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1.3 返税线下办理面临周期长、成本高等痛点
按照政策规定,天然气进口企业在每季度末结束后的三个月内,集中、统一的申报办理上一季度税收返还。进口天然气返税申报办理流程通常包括返税信息确认、返税申报与审批、返还税款等环节(如图2 所示)。

返税办理环节涉及海关、财政部、央行等多个部委,均使用纸质文件流转,仅一个口岸申报一次返税需要准备纸质材料达上千张,从资料准备与申报、到部委审批、再到返税资金到账动辄需要半年时间,最快也需要三个月,导致天然气进口企业流动资金被长期占压,不利于企业平稳经营,且各方无法实时追踪查询办理进度。总体来看,返税线下办理模式周期长、材料多、资金占用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业务痛点明显,亟需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业务在线高效协同。
2 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主要做法
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工作涉及部委多、职能跨度大,且国内没有政企业务在线交互的先例可遵循,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四方面:
经过 14 套政务系统现状调研与梳理后发现,国务院办公厅建设运维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作为全国政务服务的总枢纽,重点发挥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撑等三大作用,已联通包括发改委、海关、税务、财政等在内的 50 余家部委相关政务服务平台。国资委政企数据协同服务系统已在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并与各大国企建立了国资监管数据交互网络,形成了基础网络通道。此外,海关总署建设运维的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口岸和国际贸易领域相关业务统一办理服务平台,支持申报人在线提交满足口岸管理和国际贸易相关部门要求的标准化单证和电子信息,相关部门通过平台共享数据信息、实施职能管理。
基于上述已建系统和网络基础,进一步结合进口天然气返税业务场景,研究制定了政企业务协同与数据交互通道(如图 3 所示),即通过打造“三个中心”,实现进口天然气返税全流程在线办理,解决政企业务协同难题。一是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政企协同数据交换中心,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外网网络优势,基于现有统一数据交换体系,实现进口天然气返税业务各节点数据互联互通;二是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础可信认证服务打造政企协同可信认证中心,基于统一电子印章体系,实现进口天然气返税业务各节点数据互认互信;三是围绕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打造进口天然气返税业务处理中心,建设返税统一申报入口,同时与财政、央行等相关部门审批系统充分对接,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审批与处理。

2.2 推进数字技术与返税业务深度融合
是建设贸易合规风险诊断模型,实现前中后三位一体风险防控。贸易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海关对进出口企业的关务合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贸易合规风险诊断预警是进口天然气企业与海关监管之间的纽带,通过构建一个多维度、体系化的风险预警诊断防控体系,实现申报前分析诊断、过程中预警推送、放行后批量复核三位一体的防控模式,为返税业务平稳、规范运行保驾护航。
二是采用电子签章技术,实现业务单据可信应用。通过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对接,完成进口天然气企业 CA 和电子印章信息在公安系统的注册和备案。在业务申报时,企业使用备案过的电子印章及数字证书对申报文件进行签名盖章,完成可信电子文件制作并提交至有关审批部门,接收部委利用备案注册时生成的证书秘钥核验文件真实性与有效性,为返税在线办理创建可信业务环境,更好满足无纸化需求。
三是采用国产密码技术,保障跨网络、跨平台数据交互安全。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工作使用 HSC32C1 安全芯片,基于银河麒麟操作系统打造了数据传输安全接入系统,采用国家密码局批准的标准密码算法、USB Key 认证、明文与密文数据安全隔离和红黑网络安全隔离等安全技术,保障数据传输交换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密码管理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共同构建多层级的数据传输网络,保障跨区域、多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安全。
2.3 开展跨层级与跨部门系统改造与联调
在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促进作用下,各部委均配套建设了相应数字化系统,其中海关总署建设完成了“政策性返(退)税业务管理系统”,财政部建设完成了“返税审批系统”,央行国库司升级改造了“TIPS 系统”,同时中国海油作为试点企业,建设了综合关务服务系统,各系统串联打通,实现“企业- 海关- 财政 - 央行”业务全流程在线流转,政企联合撬动全国政策性返税数字化变革。
2.4 试点先行,逐步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
2023 年 6 月 30 日,政企联合建设的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应用正式上线,中国海油试点先行,在新港口岸(天津)实现全国首单进口液化天然气返税在线申报,返税金额达 2.67 亿元。后续,“三桶油”及新奥等进口天然气企业参照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返税在线申报,截至2023 年底,针对进口液化天然气返税金额超过15 亿元,其中中国海油返税金额超过13 亿元。
3 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实施效果
3.1 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降本提质
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不仅是企业落实“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有关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推进天然气产业链数字化建设的创新探索。通过进口天然气全流程、全链条在线办理,彻底转变以往线下纸质材料邮寄模式,企业降本提质增效成果显著。是增效方面。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应用上线后,返税报批周期由原来的 3-6 个月大幅缩短至 7 个工作日,意味着税款最快只需要半个月即可返还到企业账户,极大提高返税办理效率,缩短税款返还周期。
二是降本方面。以液化天然气返税为例,根据国家发改委和海关总署数据,2023 年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总量为 7132 万吨,结合先征后返政策,对应返税金额约为 120 亿元。按照税款平均提前 60 天返还、年化利率 3% 测算,预计可为进口液化天然气企业节约 6000 万元资金成本,敏感性分析详见下表。税款提前回笼,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缓解企业经营压力。

三是提质方面。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引入电子签章、可信文件、国产密码等技术,支持无纸化在线申报,预计每年可降低数十万张纸质材料工作量,有助于减少碳排放。3.2 围绕企业实际需求深化数字政府建设
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工作推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从居民端服务向企业端服务延申,是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急的务实举措,是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惠企纾困的有效实践。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实现申报“一次提交”、办理结果“多端获取”,以“数据多跑路”助力“企业少跑腿”,通过系统对接、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大幅压减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贯彻落实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及通关便利化改革助力外贸降成本提效率有关部署,响应国家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示要求,有助于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
3.3 政企业务协同与数据交互路径打通
进口天然气数字化工作作为首个国资央企与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应用的试点场景,其成功上线应用标志着政企间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通道已基本打通,是政企业务协同与数据交互的有益探索,对推动政企间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多元数据融合与创新应用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中国海油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国资央企数据交换节点,在国内首次打通政企业务协同通道,建立企业与部委之间的数据交换流通体系,为政企业务数据流转开创了全新机制。
以中国海油成功案例为模板,国资委向所有央企征集服务需求,拓展政企业务应用领域,广泛促进政企间数据共享流通和融合创新应用,有助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4 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经验启示
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对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来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相关经验启示总结如下:
一是顺应国家政策导向,融入数字化发展趋势,才能找准高质量发展方向。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工作恰逢其时,顺应数字经济、惠企纾困、贸易便利化等多项国家政策,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国资央企数据交换节点、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目标高度吻合,也能够切实满足进口天然气企业实际需要,因此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是促进天然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相关工作任务得以高效推进与落实。
二是勇于打破壁垒,破除系统孤岛,才能充分释放数字化价值。无论是各大央企,还是国家部委,为了更好支撑日常工作开展,均建设了业务系统或办公系统,在内部开展了系统集成打通,但各主体间系统运行相对独立。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工作主动打破组织间的壁垒,实现跨主体、跨层级的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有效促进业务协同效率大幅提升,充分释放出数字化转型价值。
三是凝聚多方力量,坚持合作共赢,才能最大化激发合力作用。在进口天然气返税数字化建设进程中,政企各方秉持集成创新、合作共赢、数据驱动等数字化转型理念,密切协同配合、整体发力、合力攻坚,按照既定计划节点完成系统上线。大多数数字化转型工作也类似,这本就不是一场单打独斗的战役,共享是共赢的关键前提,需要多方协同才能构建数字生态共同体。当最大程度激发出数字产业集群合力时,生态共同体中每个个体的自身需求得以更好满足。
参考文献
[1] 王同良 . 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思考 [J]. 石油科技论坛 ,2020,39(01):29-33.
[2] 龚继忠 . 中国进口天然气税收优惠新政策探析与建议 [J]. 国际石油经济 ,2021,29(07):21-27+72.
[3] 龚继忠 , 王志祥 . 关于进口天然气返税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J]. 中国总会计师 ,2020(05):52-55.
陈广拓 (1992—),男,汉族,广东台山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资源采购数字化、终端销售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