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的分析

作者

顾秋恺

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2

引言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作为基础性工作,对厘清农村不动产产权关系、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这项工作遭遇了不少难题。深入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对有效落实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达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的价值

1.1 明确产权归属,维护农民利益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能清晰划分农村房屋及宅基地的产权所属。长期以来,部分农村地区因历史因素,房地产权界限模糊,易引发邻里矛盾。通过确权登记,以法律形式确定农民对房屋及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为农民合法财产权益提供法律保障。农民拥有合法产权证书后,在房屋转让、抵押、继承等事务中,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因产权不清造成损失。

1.2 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激活农村资产

确权登记后的农村房地成为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推进,农村不动产经济价值逐渐显现。农民可凭借确权后的房地进行抵押融资,获取发展资金,用于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同时,清晰的产权有利于规范农村房地产市场,吸引外部资本投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推动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

1.3 助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开展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有助于完善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农村土地和房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准确的不动产信息为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政府能更合理地制定农村发展政策,优化农村空间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举措将有效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乡村治理效率。

2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存在的问题

2.1 历史遗留问题繁杂

农村存在大量因历史原因产生的房地产权问题。例如,早期建房缺乏规范审批流程,部分房屋建设时间久,相关资料缺失,导致房屋合法性难以认定。此外, 一些地区存在一户多宅现象,成因包括继承、分家、人口变动等,确权登记时难以区分合法与非法部分。这些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给确权登记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复杂性。

2.2 技术难题与标准不统一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需运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技术。但实际工作中,农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部分地区测绘难度大,尤其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给实地测量带来诸多麻烦。同时,不同地区在确权登记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上存在差异,导致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难以保证。比如,房屋面积测量、权属界定等方面标准不统一,易引发矛盾争议,影响确权登记工作推进。

2.3 群众认知欠缺与参与度低

部分农民对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参与积极性低。一方面,农民对相关政策法规了解甚少,不清楚确权登记流程和意义,担心影响自身利益,存在观望甚至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部分农民长期在外务工,难以亲自参与确权登记,委托他人办理又有诸多不便,导致一些地区工作进度受影响。

2.4 工作经费与人员短缺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经费支持。从前期测绘、调查到后期数据录入、证书制作等环节,都需要资金投入。然而,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对该项工作经费投入有限,导致工作进展迟缓。同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也是突出问题。确权登记工作需要具备测绘、法律、地籍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但目前基层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难以满足工作需求,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3 推进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的措

3.1 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针对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应制定专门处理办法。成立多部门组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小组,对不同类型问题分类梳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解决方案。对于缺乏审批手续但符合建房条件的房屋,完善相关手续后予以确权登记;对于 户多宅问题,区分不同情况,合法取得的多宅予以确权,违法违规的多宅依法处理。同时,建立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监督机制,确保处理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3.2 统一技术标准与规范

国家和地方应加强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确保全国或区域内技术标准统一。组织专业力量编写详细技术操作指南,明确测绘方法、数据采集标准、权属界定规则等内容。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统一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利用无人机测绘、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测绘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加强数据质量管控,确保确权登记数据真实可靠。

3.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度

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政策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村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形式,广泛宣传确权登记意义、流程和政策法规。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开展政策宣讲会,面对面为农民解答疑问,消除农民顾虑。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农民,提供便捷远程办理渠道,如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交和确认信息,同时简化委托办理手续,方便农民参与确权登记工作,提高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

3.4 保障工作经费与人员配备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的经费投入,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确保工作各环节经费需求。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探索多元化经费筹集方式,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测绘等工作。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充实基层工作力量。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适应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的专业人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保障确权登记工作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推进过程中面临历史遗留问题繁杂、技术标准不统一、群众认知欠缺、经费与人员短缺等诸多问题,但通过采取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统一技术标准与规范、加强宣传引导以及保障工作经费与人员配备等有效措施,能够逐步克服困难,顺利推进确权登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注重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随着确权登记工作完成,农村不动产产权将更加清晰,农村经济发展将获得新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得到有力支持,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蒙云月.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农民,2024(05):26-28.

[2] 石晨谊. 农村宅基地和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的现状、障碍和对策探析[J]. 发展研究,2023,40(02):63-70.

[3]牛美红.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问题及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2(1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