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下房屋建筑施工智能化进度管理优化路径探索
周航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引言: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与新时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难以适应,存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动力,大数据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了房屋建设管理的变革。
一、大数据驱动施工智能化进度管理的重要意义(一)提升施工效率与资源配置精准度
建设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传统管理模式中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应用大数据技术可对包括人员到岗情况、材料消耗状态、设备运行参数等施工现场的各类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从而对施工进度进行精确把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资源配置策略,对各环节的人员安排、物资供应、设备调度等进行优化,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减少费用浪费。
同时,大数据驱动下的智能进度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预警建设计划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偏差能及时预警并提供优化建议,使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将计划执行偏差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海量数据的积累也为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方法提供了充分依据。
(二)强化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
施工现场天气恶劣、设备故障、安全事故等不确定因素较多,极易造成工期延误,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提前预测和有效控制风险,其主要依靠经验判断和事后补救。在引入大数据技术后,海量数据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数据,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为风险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样本,该系统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模型,为管理人员及时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决策支持,可见,智能预测能评估其对施工进度的潜在影响。
一旦发生风险事件,通过预先设定的应急预案,大数据驱动下的智能管理平台能够通过自动报警、智能调度的方式,迅速感知异常情况,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海量案例数据的积累也为优化完善应急预案提供了数据基础,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规范的应急处理流程,不断提高风险处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复盘分析历史上的应急处置过程,进行总结,使建筑风险管控能力提升。
二、大数据驱动施工智能化进度管理的
(一)构建标准化的数据采集体系
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一个覆盖市场经营和招投标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平台应具备信息发布、在线协同、数据统计等功能,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市场经营部门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市场调研报告、客户拜访记录等,供招投标部门参考;招投标部门则可以将项目信息、投标文件等及时上传,便于市场经营部门跟踪项目进展[1]。平台还应支持在线协同办公,如视频会议、文档共享等,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沟通效率。
此外,平台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对市场数据、项目数据等进行挖掘和分析,生成直观的报表和图表,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业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例如,通过对历史投标数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影响中标的关键因素,指导未来的投标策略;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分析,可以识别出重点客户和潜在客户,制定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同时,企业还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要制定数据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存储、访问、共享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要求;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异地备份等,提高数据的安全性;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保密意识和责任感,杜绝数据泄露事故的发生。唯有如此,才能让信息共享平台成为企业市场经营和招投标工作的坚实后盾,为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
(二)优化进度预测与调度算法模型
建设进度预测与优化调度是智能管理的核心,需要基于精确算法模型,目前已有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在建筑施工进度优化方面取得良好应用效果的遗传算法。在大数据时代,算法模型的优化需要充分考虑建筑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并基于海量的工程数据 。
一方面,通过提取关键影响因素,构建施工进度预测模型,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工程案例数据进行训练,模型既要考虑施工技术参数,又要提高预报精准度,将多源数据如气象、环境、社会等综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实时数据反馈引入优化调度模型,对优化策略进行动态调整。可自动探索最优调度策略,结合工地实时状态数据,借助强化学习等智能优化算法,实现调度过程的适应性优化。此外,应用虚拟建筑模拟建筑过程,评估优化策略的可行性,指导优化模型的改进,可以为优化模型提供试错环境。要实现施工进度的智能控制,关键在于高效智能的预测和优化算法,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创新。
(三)建设集成化的智能管理平台
大数据驱动下的智能管理需要通过信息化平台来承载,因此建设施工进度优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就是建设一体化的智能管理平台。智能管理平台要有实现施工过程全方位、一体化管控的数据管理、进度优化、可视化展示、移动应用等功能模块。在数据管理方面,支持多源异构数据汇聚融合,提供数据分析、挖掘等智能化服务。平台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整合和治理能力,在进度优化方面,平台要整合先进的优化算法模型,实现自动优化建设计划、资源配置,并提供辅助决策功能,如模拟仿真、情景分析等。
同时,智能管理平台还需要有一个友好的可视化展示界面,将施工现场的情况通过各种形式直观呈现,如信息图表、三维模型等,便于管理人员对全局的掌控。Mobile 应用程序的支持,可实现管理功能的移动化延伸,使现场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施工进度、处理预警信息、利用智能终端执行调度指令,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模式,可见,集成化智能管理平台是建设进度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标志。
(四)创新协同化的管理运行机制
大数据驱动下的施工进度管理涉及建设单位等多个主体,需要各方通过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实现高效协同,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首先,要建立协同平台,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打破各参与方的数据壁垒,设计变更、材料供应、施工进度等关键信息,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交换接口的基础上,实现各方实时共享,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二是流程机制要优化,审批程序要简化,协同效率要提高,实现合同审批、变更设计、确认进度等关键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压缩流转时间,避免人为干预风险,采用智能合同、电子签名等技术。再次,调动各方积极性,健全协同激励机制[3]。将各方利益与项目目标紧密挂钩,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互动,促进协同效应持续优化。综合运用共享模式、激励合同等手段,协同化管理工程管理水平、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大数据时代建设组织模式的一项重要创新。
结语: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在大数据时代正经历着转型升级,从传统的经验型转型升级为数据智驱型,通过对大数据在建设标准化数据采集体系、优化预测调度算法模型、建设一体化管理平台、创新协同化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凝练大数据驱动建设智能化进度管理的关键路径。这些优化路径的实施,将有力促进建筑施工管理朝着智能化、精细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帮助建筑企业实现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今后,建筑业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推进数据要素配置机制改革,以智能化管理为带动建筑业优质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要素支撑,为大数据赋能建筑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梁冰.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方案设计[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5,(09):62-
[2]吴五七.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J].中国招标,2024,(10):178-180.
[3]胡旭冉.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施工进度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8(02):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