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麦套作绿色生产高效栽培技术
牛业拉姆
古学乡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站)627950
农业生产中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玉米、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的改进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玉米小麦套作作为创新的种植模式,在同一地块上同时种植两种作物,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具有推广价值。
1 玉米小麦套作绿色生产高效栽培技术原理
1.1 光照与温度的互补
小麦对光照的要求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而玉米则喜欢充足的阳光和较高的温度,套作模式下小麦可为玉米提供早期的遮荫,避免高温对玉米幼苗的伤害,玉米生长后期的高大植株能为小麦提供一定的庇护,减少小麦受极端天气的影响,使两种作物可在同一地块和谐共生,全面利用光照、温度资源[1]。
1.2 水分与养分的共享
小麦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养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小麦根系较浅,主要吸收土壤表层的养分水分,而玉米根系深广可吸收土壤深层的养分、水分,套作模式下小麦收获后留下的根系和残茬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而玉米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根系分泌物也能促进小麦的生长,水分与养分的共享机制,使得两种作物可相互促进提高产量。
1.3 生态多样性的提升
玉米小麦套作绿色生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期间不同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不同,会吸收利用不同层次的养分、水分,减少养分的流失浪费,且多样化的作物种植结构还能吸引更多的天敌和益虫,抑制害虫的繁殖和扩散,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构建健康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2]。
2 玉米小麦套作绿色生产高效栽培保障措施
2.1 科学选地与整地
玉米小麦套作绿色生产高效栽培技术过程中需做好选地与整地工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或沙壤土作为种植地,避免连作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整地过程中深耕细作,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结合整地施入足量的有机肥与复合肥,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2 合理选用品种
玉米小麦套作绿色生产高效栽培技术品种的选择期间,选择早熟、矮秆、抗倒伏、抗病虫的小麦品种、紧凑、中晚熟、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的玉米品种,促使小麦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互不干扰,利用光照、温度和
水分资源,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2.3 精细管理田间
播种时间选择的过程中,需保证小麦、玉米的播种期相互衔接,避免作物间的竞争。播种密度方面按照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调整,保证作物间的通风透光良好,施肥管理过程中,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及作物需求进行精准施肥;在灌溉管理上,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与作物生长需求进行科学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套种方式的选择对于玉米小麦套作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密播套种适用于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地块,可增加作物的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宽带套种适用于土壤贫瘠、水分不足的地块,可充分利用光照资源,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中带套种则适用于土壤条件中等的地块,可平衡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在选择套种方式时,应按照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综合考虑。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杂草会与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资源,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应进行除草工作,采用人工除草、机械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松土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促进作物的根系生长,松土过程注意避免伤及作物根系,以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3]。
2.4 适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小麦套作绿色生产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需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农业防治方面采用合理轮作、深翻土地、清除田间杂草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生物防治方面借助天敌、益虫等生物因素来抑制害虫的繁殖扩散,化学防治方面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喷洒,避免对环境、作物造成污染。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小麦套作绿色生产高效栽培技术将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技术应用期间需采取科学选地与整地、合理选用品种、精细管理田间、适时防治病虫害等,提升种植的产量与质量,促使效益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伟.武城县"小麦—辣椒—玉米"套作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2023(6):46-48.
[2] 徐双圆,朱家辉,王栋茹,等.植物套作系统修复镉污染农田土壤的效应——以苏南地区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 2024, 44(6):3289-3300.
[3] 张嘉恬,常君,杨水平,等.薄壳山核桃-小麦套作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28(12):8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