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支持性护理 +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改善评价

作者

乔艳东

白城中心医院,吉林白城,137000

脑卒中也被称作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有着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的特点,患者常伴有肢体运动障碍、平衡功能失调和认知障碍等后遗症[1]。这些因素让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跌倒的风险明显增加,常规护理在预防跌倒方面大多侧重于基础护理措施,如环境安全设置、病情观察等内容,但对患者心理状态以及个性化支持的关注相对不足。支持性护理着重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涵盖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以此满足患者需求并增强其应对疾病的能力。心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开展疏导和调节工作,助力患者树立积极心态从而更好配合康复治疗。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0 例患者予以差异化护理服务,研究结果显示如下。

1.资料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研究以2024 年3 月至2025 年3 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 例脑卒中患者为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性别构成为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区间42-78 岁(均值62.5±8.3 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28 例、出血性脑卒中12 例;干预组患者性别构成为男性23 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40-80 岁(均值63.2±7.9 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 26 例、出血性脑卒中14 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及卒中类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康复训练指导等。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支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支持性护理。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并了解其生活背景家庭状况等。给予患者充分关心与尊重让其感受温暖和支持,组织患者及家属参加疾病知识讲座且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向其讲解脑卒中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内容,重点强调跌倒危害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提高认知。指导患者及家属对家庭环境进行评估和改造,移除障碍物保持通道宽敞并安装扶手等,更换防滑地砖保持干燥调整家具方便患者活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协助,协助洗漱穿衣等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提升能力信心,和患者家属沟通强调家庭支持重要性并指导家属关心陪伴,让家属积极参与康复护理给予患者情感支持鼓励。

(2)心理干预。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研究对象心理状况进行系统评估,以量化其焦虑抑郁水平。针对存在情绪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通过深度访谈剖析其心理困扰的成因,继而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典型案例分享展示脑卒中康复的可能性,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建立开放式沟通渠道,促进患者情绪宣泄,并提供情感支持。在行为干预方面,指导患者每日进行1-2 次、每次15-20 分钟的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及冥想等)。此外,基于患者个体偏好,设计文娱活动方案(如音乐欣赏、影视观赏、阅读及棋类活动等),以改善住院体验。对于重度心理障碍患者,及时转介至精神科进行多学科会诊,实施专业化心理治疗及药物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分组患者跌倒发生率、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比照。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x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分组跌倒发生率比对

对照组住院期间发生跌倒 8 例,跌倒发生率为 20.0%;干预组发生跌倒 2 例,跌倒发生率为 5.0%。干预组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 .114, P= 0. 043‰ .05)。

2.2 不同分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照

如表 1 所示,干预后,两组患者 SAS、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对 (x±s)

注:*代表较干预前P<0.05;△代表干预组较对照组

3.结论

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不仅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认知能力下降等生理性问题,而且其引发的跌倒风险对患者的康复过程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支持性护理和心理干预作为非药物治疗策略,在提升患者心理与生理状态方面显示出显著的应用价值[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跌倒发生率、心理状态指标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 P< 0.05)。护理干预全方位为病患提供综合性支持服务,通过疾病教育提升患者及照护者对跌倒风险的认知,促进主动预防策略的采纳;家居环境调整旨在降低跌倒的潜在风险; 活辅助和家庭关怀措施强化了病患日常活动的安全保障及心理支持。在心理干预层面,针对病患常遭遇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实施心理辅导、放松训练以及娱乐活动,以此减轻心理负担,改善心理状况。稳定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积极投入康复锻炼、增强肢体功能和平衡性具有积极作用,进而有效减少跌倒的风险。

综上所述,支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戴桂高,田洪,曾洁芳.支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防跌倒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 45(12):3.

[2] 李静, 陈辉, 解丽娜. 综合保温护理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2(6):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