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护士对皮瓣移植手术患者血管危象识别与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唐姗
浏阳市中医医院
引言
显微外科皮瓣移植手术中血管危象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直接关乎手术成败,护士在此过程中承担着关键性的监测与护理职责。本研究通过质性研 入探究显微外科护士对血管危象的临床识别经验与护理决策过程,旨在揭示专业护理人员在血管危象管理中的认知模式和行为特征,为完善皮瓣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规范提供实证依据,进而提升移植皮瓣存活率和患者康复质量。
1 血管危象对患者的影响
血管危象作为皮瓣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发展对患者造成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不仅威胁移植组织的存活,更对患者身心康复带来连锁反应。在生理层面,血管危象导致皮瓣缺血缺氧,微循环障碍引发组织水肿和代谢产物堆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血流灌注不足,若未及时干预将导致不可逆的皮瓣坏死,使前期手术努力付诸东流,患者不得不面临二次手术的风险和额外创伤。在心理层面,血管危象的出现会引发患者强烈的焦虑和恐惧,对手术效果产生怀疑,这种负面情绪可能干扰治疗依从性,形成恶性循环。经济方面,血管危象的救治需要增加特殊药物使用和监护强度,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在功能恢复上,危象导致的皮瓣部分或完全坏死可能影响受区外形重建和功能修复效果,某些情况下甚至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血管危象的潜在威胁还会影响医患信任关系,增加医疗纠纷风险,这种多维度的负面影响凸显了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
2 微外科护士对皮瓣移植手术患者血管危象识别方法
2.1 临床观察方法
微外科护士通过系统化的临床观察构建起血管危象识别的第一道防线,这种方法建立在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基础上。观察重点包括皮瓣 过程往往反映血流状态改变,毛细血管充盈试验通过轻压后颜 恢 移植区与健侧温差超过特定阈值时提示灌注异常,组织张力评估感 流受阻,而降低则提示动脉供血不足。护士还观察切口边缘渗血情况和 少或停止可能预示动脉危象,暗红色渗血增加则警惕静脉淤滞。
2.2 仪器检测方法
现代微外科护理中,各类仪器设备为血管危象识别提供了客观化技术支撑。激光多普勒血流仪通过发射激光束检测皮下血流速度和流量,数字显示便于量化比较,特别适用于埋藏皮瓣的监测。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反映组织氧合状态,数值持续下降往往早于临床表现。红外热成像技术直观显示皮瓣温度分布,通过不对称性分析发现早期循环障碍。超声多普勒便携设备可听诊微血管血流音特征变化,动脉音减弱或消失是危象的重要指征。这些仪器方法的优势在于提供定量数据,减少主观判断偏差,但需要护士熟练掌握操作规范和干扰因素排除技巧,正确放置探头位置,避免压迫影响测量结果,同时理解各种设备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将仪器数据与临床表现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判断依据链,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多种仪器组合监测策略以提高检出率。
2.3 指标监测方法
系统化的指标监测体系为血管危象识别提供结构化评估框架。护士建立标准化的评分量表,将颜色、温度、张力等观察要素量化赋分,总分变化反映皮瓣状态演变趋势。时序记录是关键方法,制定严密的观察频次,术后24 小时内每小时评估,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但保持规律性。疼痛评估纳入监测体系,突发性剧痛可能是血管危象的首发症状。引流液性状和量被列为重要指标,突然减少或性质改变都可能提示循环问题。护士开发了专门的风险评估工具,考虑手术类型、血管吻合难度、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对高风险病例加强监测力度。建立预警值制度,各项指标超过阈值立即启动应急流程。
3 微外科护士对皮瓣移植手术患者血管危象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3.1 护理质量改进措施
基于质性研究发现的护理体验, 微外科护士提出系列质量改进策略优化血管危象管理。建立标准化观察流程,制定详细的皮瓣评估操作手 T 1m7 异导致的判断偏差。开发风险评估工具,术前评估患者血管条件、 完善交接班制度,采用 SBAR 沟通模式确保病情信息的准 变化并生成趋势图,设置智能预警提示异常数值。优化应急响应机 置流程,定期开展模拟演练。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血管危象识别及时率、干预成功率纳入护理敏感指标监测。
3.2 团队协作与培训提升
质性研究揭示了多学科协作在血管危象管理中的核心价值,促使优化团队运作模式。构建微外科专业护理团队,设立专职皮瓣护理护士岗位,确保观察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建立医师护士联合查房制度,每日共同评估皮瓣状态,促进知识交流和决策优化。开展跨部门应急协作演练,与手术室、介入科等建立绿色通道,缩短危象处置时间。改革培训体系,采用高仿真模拟教学训练观察技能,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提升临床判断力。实施导师制培养方案,资深护士指导新手形成专业思维模式。建立经验分享平台,定期举办疑难病例讨论会,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完善知识更新机制,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及时转化应用。
3.3 患者教育与支持增强
研究强调患者参与对血管危象早期识别的重要性,推动教育支持体系革新。开发分层教育方案,根据患者认知水平和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指导。制作多媒体教育材料,使用3D 动画展示皮瓣血运原理,通过实物模型演示观察要点。实施渐进式教育计划,术前讲解手术风险和预期效果,术后指导自我观察方法,出院前强化注意事项。建立同伴支持小组,组织康复患者分享经验,减轻新患者的焦虑情绪。完善心理支持体系,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定期评估心理状态并提供干预。构建延续护理网络,通过远程随访平台实现出院后持续监测。设计家庭观察记录表,教会家属基础监测技能,延伸专业护理到家庭环境。
结束语
揭示了显微外科护士识别血管危象的多维认知框架和动态决策过程,证实了临床经验在危象早期预警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为优化皮瓣移 供了 护 理视角的理论支撑,未来应加强多学科协作机制建设,将护士的临床经验转化为标准化的风险 工具,最终实现皮瓣移植护理质量从经验依赖型向循证规范化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王莹莹, 张倩倩, 吕婧.手外伤后行皮瓣移植术患者心理状态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J]. 心理月刊,2024,19(23):99-101.
[2]张星,彭伶丽,苏汉扬,刘雅婷,刘丽华.显微外科护士对皮瓣移植手术患者血管危象识别与护理体验的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4,39(15):1667-1672.
[3]宋莉莉.显微外科护士对皮瓣移植手术加速康复的知信行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22
[4]付静.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2):202-203.
[5]王茹,张婷,刘温温.皮瓣血运观察记录单在皮瓣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7):147-149.
【
作者简介】:唐姗(1988.01-)女,湖南长沙人,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显微外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