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经济背景下RPA 在某民营企业的应用研究

作者

周芹伊

宜宾学院 宜宾市 644004

一、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是企业核心生产的关键,财务正从传统的“核算记录者”转向“价值创造者”。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规模小、资源有限、管理模式传统等特征,在传统财务操作中存在人工占比高、流程冗余、错误率高、数据利用率低等特点。而 RPA 作为可以将财务业务流程自动化、标准化的智能财务 p 优化工具,能够降低财务运营成本。本文对 ΔA 企业运用 RPA 优化财务流程进行研究,对推动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有重要作用。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是一种将财务业务流程自动化、标准化的智能化财务优化工具,它利用软件机器人模拟和执行人工在计算机系统中重复性、规则性和低附加值的工作,替代或辅助人类完成财务业务流程。RPA 具有易部署、易维护、易扩展、易集成、易监控等特点,能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新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财务智能化提出了三大要求:其一,财务敏捷,要求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比如订单波动、供应链调整,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实时提供财务数据来支持企业的决策;其二,财务的准确性,满足税务监管、融资需求等对数据质量的严格要求。其三,财务管理的协同性,要求打破部门的壁垒,实现财务与业务、财务与税务之间的深度融合[1]。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RPA 在某民营企业的应用研究

(一)A 企业基本情况

ΔA 企业是一家智能家居零部件制造民营企业,年营收 2 亿元,有员工 200余人。该企业财务部门有 8 人,负责公司的财务处理、税务申报、资金管理和成本分析。现有状况为: ① 流程冗余,每月处理 2000+ 发票,人工录入系统耗时费力且效率不高,存在“发票号错录”“金额小数点错误”等问题。②跨系统割裂,企业的采购订单系统、入库系统、发票系统数据三者独立,财务数据需要人工核对和整合。 ③ 合规压力大,全电发票在推广以后,需要对发票的合规性进行 100% 校验,人工审核的效率低、风险高。

根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发展的需要,A 企业筛选出 3 类核心财务流程作为RPA 应用场景:其一,发票管理,运用场景为发票验真、查重,录入;人工操作需要登录查验,逐次验证,容易泄露;手工作业人员出错。RPA 能够自动调用 A 验真,自动匹配发票号、定单。其二,费用报销审核,运用场景为员工报销单据的审核。人工操作要核对发票金额和审批金额。RPA 自动校验时间、金额、事项、审批。其三,月末结账,运用场景为银行对账、往来账项的核对。人工操作要下载银行流水,逐笔录入对比,耗时耗力。RPA 能自动下载银行回单,按照规则匹配记账凭证[2]。

(二)A 企业财务 RPA 的实施路径

1. 需求诊断

A 企业通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调研,进行需求诊断。为实现这一要求,企业成立财务总监、IT 主管、业务骨干组成“RPA”项目组。成立后进行企业内部调研,调查问卷覆盖 80% 的财务人员,访谈了解高频流程操作者和进行流程跟踪,记录30 个工作日内的财务操作情况,梳理出所有业务当中能够“自动化”作业的流程,最终聚焦核心场景:发票管理、费用报销审核、月末结账。

2. 流程设计

以“发票验真 + 录入”为例,原人工操作流程如下:下载发票→登录查验平台→输入发票代码 / 号码→查看验真结果→返回系统→录入发票号、金额、供应商→保存发票。

RPA 流程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其一,异常处理,若发票验真失败(红冲、作废),自动推送给财务;其二,数据映射,将发票信息(如购买方的名称)与系统中的“供应商档案”自动匹配,不再是人工输入减少出错。根据这两项要求,设计 RPA 流程为:登录邮箱→下载发票(PDF/OFD 格式)→调用税务总局 API 自动验真→提取发票结构化数据(代码、金额、销售方等)→登录财务系统→自动填充录入发票→保存(已验真)。

3. 系统部署

考虑到企业数据的敏感性(其中涉及客户信息、成本数据),项目组选择“本地部署 RPA 控制平台 + 云端调用 API 接口”的模式。在这个流程下,通过本地RPA 服务器运行保障数据不出域;非核心流程调用第三方服务来降低开发成本。

4. 迭代优化

在 A 企业中,RPA 上线以后,财务部 1 名骨干作为“种子用户”,主要负责测试流程的稳定性并且收集对应的问题。比如在“费用报销审核”当中,初期有员工填写不规范,表现为发票备注栏为空白,RPA 误判其“不合规”,项目组发现后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增加了“备注栏非必填”的校验逻辑(大额报销则必须填写);开发“异常功能”清单,将存疑的单据推送给人工,人工复核,避免了“一刀切”模式[3]。

(三)应用效果

A 企业 RPA 应用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效,发票处理在应用财务 RPA 之前为15 个工作日 / 月,应用后为 3 个工作日 / 月,提升幅度为 80% 。费用报销审核错误率应用前每一个约100 单,为 5% ;应用后每月约20 单,为 0.5% ,提升幅度为 90% 。月末结账时间应用前为 7 天,应用后为2 天,提升幅度为 71% 。

使用财务 RPA 后,A 企业解放人力,聚焦高价值工作,财务人员从重复性操作中解放,转而参与到成本分析和预算编制等管理会计工作中。 RPA 自动抓取银行流水和凭证数据,生成“现金流量日报”递交给管理层。同时 A 企业的合规性显著增强,减少人为干预的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以 ΔA 企业为例,探讨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RAP 的应用路径和优化策略,给同类企业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未来,可深入研究 RPA 在企业财务与业务结合中的深度渗透,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建坤 , 王斌 , 毕春晖 .RPA 在财税服务企业中的应用与实践探析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5,(14):193-196.

[2] 杨 晓 . 财 务 机 器 人(RPA) 在 财 务 共 享 中 心 的 运 用 探 讨 [J]. 财讯 ,2025,(08):127-130.

[3] 赖冰冰 . 数字经济背景下财务 RPA 在晋江民营企业的应用研究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4,(1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