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学视角下双减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
伍海燕
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高峰洞殿小学 527343
引言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减负增效的明确要求,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成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传统语文作业往往侧重知识记忆与机械训练,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与学习过程的引导,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以评促学理念强调将评价嵌入学习过程,使作业成为促进学生理解、反思与提升的有效工具。在此视角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设计需要重新审视其功能与形式,既要符合“双减”政策导向,又要契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实现作业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一、“双减”政策与语文作业功能的再定(一)政策背景下的作业减负要求
“双减”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该政策明确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优化作业结构与总量控制,提升作业质量与育人效能。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其设计与实施必须契合政策导向,避免重复性、机械性与超负荷训练。减负的核心在于“提质增效”,即通过科学设计作业内容与形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语文能力的实质性提升。具体而言,语文作业应聚焦于语言积累、思维发展与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减少低效训练,强化作业的思维性与应用性。同时,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分层、分类与差异化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减量不减质”的目标。
(二)语文作业的育人功能转变
传统语文作业往往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强调标准答案与统一规范,忽视了学生主体性与思维发展的培养。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作 能 逐步从“知识训练”向“素养培育”转型。作业不仅是对课堂内容的复习与巩固,更应成为 批判性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路径。例如,在阅读理解类作业中,应鼓励学生进 在写作任务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创造性。这种功 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融入过程性评价理念,使作业成为学生自我反思与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从而实现从“被动完成”向“主动建构”的转变。
(三)作业作为学习过程的延伸
语文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持续建构与深度理解的过程,作业作为学习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应当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机衔接,共同服务于学生的认知发展与语言能力提升。在“双减”政策推动下,作业设计需突破传统封闭模式,构建开放、互动与情境化的作业体系。例如,通过设置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引入合作式作业,增强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通过嵌入过程性评价机制,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能。
二、以评促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与教学价值
(一)以评促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以评促学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范式,其核心在于将评价嵌入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该理念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元认知发展模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张通过自我评估、同伴互评与教师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监控学习过程并调整学习策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以评促学的实施需建立在清晰的学习目标、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与动态的反馈机制之上。作业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学生自我诊断与反思的平台,通过设计具有评价导向的作业任务,使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不断调整认知结构,提升语文理解与表达能力。
(二)评价与学习的融合机制
传统作业评价往往侧重结果导向,忽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维发展与学习策略调整。以评促学视角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强调评价与学习的深度融合,要求作业任务本身具备引导性与诊断性。例如,在阅读类作业中,应设置开放性问题与反思性任务,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进行自我提问与观点修正;在写作训练中,可通过嵌入评分量规与互评标准,促使学生在修改与优化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融合机制不仅提升了作业的思维深度,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与策略迁移。
(三)促进学生自主建构与反思能力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能够进行较为系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以评促学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与反思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断审视自身学习行为。例如,在古诗文学习作业中,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通过同伴互评完善理解;在综合性学习任务中,应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记录学习过程并进行阶段性总结。这种作业设计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有助于其批判性思维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其中的角色也由传统的“批改者”转变为“引导者”与“促进者”,通过设计具有评价功能的作业任务,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建构知识转变。
结论
在“双减”政策与以评促学理念的双重驱动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应从功能定位、内容设置与评价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系统优化。作业不仅是知识巩固的工具,更应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情境性与反思性的作业任务,并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综合能力,实现作业从“量”到“质”的转变,从而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申.以评促学:小学语文习作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华夏教师,2025,(12):93-95.
[2]张丹凤.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有效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评价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43):183-186.
[3]方嘉忆.以评促学诗意共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效性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