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校文化内外兼修的路径

作者

王希锋

山东省济南高新区汉峪小学 250102

摘要 针对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概念不清、具体内容不明等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与体会,分别从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的特征来阐述学校文化内外兼修的路径。

关键词 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内外兼修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精神引领,是学校的灵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校长工作的重要内容。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学校文化,但如何使不同的学校文化在共同的建设内容方面都具有强有力的作用,且互相支撑互相促生,做到学校文化的内外兼修?

一、精神文化聚焦引领

办学理念引领学校课程建设。我们起初在设计开发校本课程时,就做到了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办学理念,坚持校训规约,追求办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了学校文化的引领作用。“办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机会”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人人出彩”课程的确立,使国家课程校本化与校本课程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人人出彩”课程体系;“特色鲜明、市内一流、省内知名”的办学目标,引领设计了培根课程、健体课程、启智、创美、出彩、七彩等校本课程,实现了规范办学、以体育人、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阳光大课间获山东省一等奖,行进管乐团获济南市一等奖,和吕剧社团一起晋级济南市高水平艺术团;“德立、善学、合作、创新”的培养目标与“自律、自由、自觉”的校训,引领确立了学校以习惯养成为主线的德育课程,形成了“身心强健,以忠为魂”德育品牌。(附右图:人人出彩课程体系)

“三风”引领学校发展及风气形成。十几年前我刚调任县实验小学,面对学校大门的一个橱窗内,布置着学校办学理念:为学生的未来奠基。在干部见面会上,我就问:县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什么?参与见面的十几名干部,你看我我看你,只有分管政工的副校长模棱两可地回答:为学生的未来奠基。我接着问,为学生的未来奠什么基?这时没有一人应答。在随后的工作中,我才了解到:立在大门口的橱窗及布置的内容只是为了迎查的,所谓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三风都是摆设,没有真正地去落实,所以学校管理混沌零乱;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三风”,并且在校园内也随处可见,但是偶尔问一下教师或学生,能知道学校“三风”内容的却不是很多。转过、观察过校园及课堂,采访过管理者、教师、学生后,才知道学校的活动及教学、管理等透露出来的风格与标牌上的“三风”是不匹配的。我没有对大量学校进行过调研,不能确定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常态还是偶然,但确实是存在的。学校管理混沌零乱也好,办学理念、“三风”的知晓度低也罢,都是学校思想文化的混乱,风气的不正,也就是没有形成上下一致的学校精神文化,更没有形成良好的“三风”。“三风”是学校立场及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学校立场及价值取向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彰显,其不明确性就是造成学校混乱风气不正的主要原因。她引领着学校学校的发展及风气的形成、师生的成长及学校的提升。

校训引领学校行为文化的形成。“自律、自由、自觉”体现的是三个层面的要求。自律是师生根据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自己主动接受规约与纠正言行,属于外力强加后的自我主动规约层面;自由是师生在具有了一定的规则基础上的言行自由,个性释放,不仅愉悦了自己也愉悦了他人。正如“有约束的自由才叫文明”;自觉是通过外力强加与自主规约后的素养形成,把学校的要求变成了自我行动的下意识。其引领着师生行为习惯的改变,行为规则的建立,引领着学校风气的形成。学生入校自动成路队行走,就是校训引领下的规则产生与行为习惯形成,那么支撑学生自动路队行走的内在原理与动机就是非显性的精神文化。在校训的引领下,教师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规约下,探寻提升四十分钟内教学效率的路径。形成了个备、集备、形成集备成果、课堂实施、反思完善、保存资源留作蓝本的教研流程,形成了先按标准执行流程,熟练掌握流程后再顺势体现教师个性,直到形成教学风格。

二、环境文化聚焦浸润

学校的环境文化主要是指校园内的室外环境,由宣传栏、绿化、景观、专用场所、道路、设施等组成,其中不乏学校景点。其规划布局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人文价值取向,更重要是营造出学校文化的场,让人在校园的每个地方都能感受到学校文化的影响: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环境文化中的硬件、图像、文字、LOGO等承载着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起着激励、鞭策师生反思 、矫正、提升的作用。

景点文化涵养精神。学校操场西边有一面墙,空着难看,就想做个景观既美化校园环境又能体现育人功能,做为学校的打卡点。我们就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校训等,融入丰富的爱国教育元素,设计了一个画面,见下图(图中少先队员是我校学生,其他元素如有雷同,请马上告知)。该图内涵丰富厚重,气势恢宏,既照顾了景观又渗透了精神,起到了双育人作用。中国的少年,带着红领巾,打着队礼,头顶蓝天白云,背靠昆仑、长城,脚踏长江、黄河、黄土地,面对崇敬的天安门、国旗、党旗,放飞和平鸽!(少先队员为济南高新区丰奥嘉园小学学生,禁止复制传播)此景观既是学生及来访客人驻足留影的地点,更是观后激起爱国激情的教育阵地。

设备设备文化彰显办学水平。设施设备的安放与使用是学校环境文化的一部分,外显着学校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水平。比如声光控开关的安装与使用。声光控开关在现代社会阶段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亲自体验到一发大声或光线一暗灯就亮,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有的同学看身边没人就用手捂住声光控开关的感应孔,灯随之就亮。学生躲在一边盯着灯,灯一暗又跑上去用手捂住感应孔……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校如何处理这种现象,就是该设施设备带来的学校文化!以此类推,事不同但思维逻辑相同。

无论是操场西墙的大画还是声光控开关,都在告诉我们,学校环境文化建设都要围绕学校核心文化,做好全方位支撑,以其美丽及精神来影响浸润学生,不能单纯去追求外表的光鲜。

三、行为文化聚焦支撑

行为文化是集外形可见,内形不见的集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与一体的高级文化,她既是环境文化的展示又是精神文化的支撑,集中展现了学校风气与办学水平。

行为文化支撑办学理念。我校上放学是通过人脸识别闸机通道(见下图)上放学。通道使用规则是:上学时学生在任何通道刷脸都能进入学校,放学时每年级每个班都有对应通道,家长刷脸学生出校。一开始,学生、家长不熟悉规则,秩序有点混乱,但经过一段时间使用磨合,学生、家长都掌握了规则,上放学不但有秩序,而且速度还很快,家长和学生都养成了按规则排队、刷脸出入、自动路队的习惯,此景象看似简单,实则是学生、家长在规则引领下经过实际操练而形成的行动自觉;此景象就是学生、家长在校训的引领下,在规则的约束下,经过学习操练后的行为习得,提升了自身的素养,支撑了学校的文化理念。

学校文化建设是校长工作的必须,但不能仅囿于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更应该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及校训去做一些高层级的学校文化建设,实现学校硬文化不软,软文化且硬的效果,才能使得学校能行稳致远。

(王希锋,济南高新区汉峪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教育部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