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应急处置研究

作者

王娜

白城中心医院,吉林白城,137000

引言

医院感染暴发对患者健康、医院运营以及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近年来,随着感染性疾病种类的增多以及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加剧,传统的感染控制手段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探索新型、有效的感染防控策略成为当前医疗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本院接受治疗的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所有参与者在本次研究前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为38 至76 岁,男性38 例,女性42 例,男女比例为1:1.1。感染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感染。研究总样本量为 80 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0 例。所有患者均为随机分配,确保组间的均衡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医院感染暴发病例。②年龄18-80 岁,性别不限。③愿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患有免疫系统疾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患者。③怀孕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常规医院感染暴发防控方案是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核心,涉及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及支持性治疗手段,抗菌药物需依据感染类型进行挑选,抗病毒药物针对病毒性病原体引起的感染,辅助性治疗涉及补液、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支持,旨在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并减轻症状,治疗严格依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所有措施均依照标准化治疗方案,维持治疗操作的规范性与安全标准,病人在住院阶段执行定期病原监测与药物调整,评估治疗效果,防控感染扩散。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之基础上,实施了新型感染防控方法,相较于传统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了更为个性化和精确的治疗方案,旨在增强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康复进程。

①免疫增强治疗:

增强免疫功能构成观察组治疗策略的核心要素之一,免疫增强治疗主要借助提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以助力抵御感染,常规手段涵盖注射免疫增强剂,诸如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或采用营养辅助、微量元素补给等方式,提升患者免疫力,特别针对免疫能力较低或老年患者群体,此策略适用性极强,激发患者的免疫反应,助力体内病原的去除,缩短病程并降低复发几率。

② 个体化药物调整:

在观察组的治疗过程里,药物治疗凸显个性化,综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要素,实施细致入微的药物挑选与剂量调整,药物治疗期间,医生会依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既往用药情况、肝肾功能状况等因素,精确化调控用药,此个体化药物调整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药物疗效,有效阻隔药物误用引起的副反应。

③创新抗感染治疗方案:

在抗感染治疗方面,观察组除了依靠常规抗菌及抗病毒药物,亦引入了更多创新型的抗感染治疗手段,伴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新型抗感染药物及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

④多学科协作与综合治疗:

观察组特别强调多学科协作模式,融合感染科、呼吸科、肾脏科、营养科等领域的专业认知,实施综合诊疗,依托集体合作,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综合分析与治疗抉择,保障治疗方案的全面性与针对性,尤其在感染疫情急剧蔓延之际,治疗患者不能仅依靠单一的抗感染药物,需结合其他系统干预手段,例如呼吸辅助及心血管监测等辅助手段,实施全面的病情评估与康复。

1.4 观察指标

①细菌清除率:观察细菌清除的效果,标准范围通常为0%至100%。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通过 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控制效果(细菌清除率)对比

在细菌清除率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为 75.3%,其中 30 例成功清除细菌,10 例未能清除,清除失败率为25%。而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为 92.5%,37 例清除了细菌,仅有 3 例未清除,清除失败率为7.5%。如表1 所示。

表1 感染控制效果(细菌清除率)对比

3 讨论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对病患健康、医院运营及公共健康安全构成重大困扰,本项研究里,对新型感染控制策略在提高治疗效果及缩短病程上的优势进行了剖析。

本项研究透露,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对比75.3%),细菌未清除的比例显著降低,降幅明显(7.5% v. 25%),该实验证实,采用新型感染控制策略的治疗措施显著提升了感染控制水平,采用免疫增强治疗、个体化药物调整及创新抗感染方案,可能是观察组提高细菌清除率的关键所在,免疫增强治疗对提高患者免疫系统反应能力有积极作用,增进抗感染治疗成效。

综上所述,新型感染控制策略在医院感染暴发治疗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实施于观察组的免疫增强治疗、个体化药物调整及创新抗感染治疗方案,与常规治疗相比,显著提升了感染清除与治愈比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长,且未加重患者肝肾功能的压力,医院需不断深化新型治疗策略的探索与推广活动,应对日益棘手的医院感染暴发难题,确保患者获得高效安全的医疗救治。

参考文献

[1] 周惠芳, 梁焱铃, 周歧骥. 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流行概况及防控进展[J]. 右江医学,2022,50(07):547-551.

[2]顾申申,李杰,张键,等.基于全球医院感染暴发数据库和 CNKI 数据库的 ICU 医院感染暴发案例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20(11):1035-1040.

[3]陈丽琴,韩永慧,李伟杰,等.某儿童医院PICU 一起疑似CRKP 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12):1108-1113.

[4] 曹 煜 隆, 单 娇, 高 燕, 等 . 中 国医 院感 染暴 发事 件文 献质 量评 价 [J]. 中国 感染 控制 杂志,2019,18(05):439-444.

[5]杨士永,常虹,赵媛,等.一起诺如病毒医院内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应急处置[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12):1281-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