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合规管理与纪检监察的协同优化研究
胡婧
天津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河西区 300221
摘 要:基于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政策背景,国有企业纪律检查机关亟需将廉洁机制建设与合规风险防控进行有机整合,这既是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职责的内在要求,更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路径。但在具体实践中,监督执纪权责与合规管理体系的协同运作仍面临双重挑战:其一在于党内监督职能与企业经营合规职能的边界划分尚待明晰,其二在于行政监察授权机制与现代化企业治理需求存在结构性张力。为了解决上述困境,需要构建新型协同监督体系,即: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关应当突破传统监督场域,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复合型监督框架;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纪律检查机制与合规管理体系的优势互补,在监督理念、技术手段下,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关键词:国企合规管理;纪检监察;协同优化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构建规范化监管体系已成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点任务。根据《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第十一条规定[1],纪检监察部门依法承担国资企业合规经营的法定监督职责,这一制度设计既界定了监督主体的核心权责,也为完善现代监管制度提供了法理依据。在此背景下,亟需通过创新监督机制整合监管资源,建议从以下维度实施改革:构建跨部门信息协同系统,实现纪检监察与合规管理的数据互联互通;建立重大事项联合审查制度,通过多维度监管协作形成风险防控闭环。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监管穿透力,最终实现国有资本运营全流程的规范化治理目标。
一、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和纪检监察的协同困境
(一)合作机制不明确
当前国有企业在监督机制建设方面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跨部门协同效能不足、监督体系结构性缺陷。制度化协同机制的缺位,导致合规管理与纪检监察两大体系难以形成监督合力。现有制度框架的薄弱环节致使部门间职能边界模糊、权责划分失范以及工作程序紊乱,严重制约了监督资源的整合效能。
(二)工作衔接不紧密
国有企业内部治理体系中,合规管理与纪检监察的职能定位与执行机制存在显著区别,其差异客观上形成了协同治理的结构性障碍。站在职能维度角度来看,合规管理聚对国有企业运营过程的前端控制、风险防范性约束等方面更为关注,其运行逻辑体现为:制度体系建构与宣贯培训相结合的预防性治理模式,旨在通过系统性规范将企业运营约束在法治框架内。而纪检监察部门,则立足于监督执纪问责的后端规制功能,依托纪律审查与责任追究机制,着重维护国有资产运营的纪律性和规范性。
二、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与纪检监察的协同优化路径
(一)强化合规管理职能与纪检监察职能的衔接
在国有企业廉洁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推动纪检监察系统与合规管理系统的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虽然二者在组织功能定位上存在差异,但可以在风险管控的视角基础上,形成有效的互补。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监督效能整合,有助于构建现代化企业治理格局,本文结合全面从严治党和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协同路径: 从制度设计层面,推进党内监督与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机衔接。通过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嵌入纪检监察工作要求,制定管理层针对战略决策、人事管理、资本运作等重点领域的禁止性行为清单,实现精准界定权力运行。如在招投标管理流程中构建纪检合规联审程序,确保业务流程与廉政规范同步实施,从实践操作角度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机制,依托智能技术搭建综合监管平台,对工程发包、采购供应等高风险环节实施全周期监控。构建"风险识别-智能研判-闭环处置"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如在合同签订环节植入廉洁性评估算法,实现对违规操作的即时阻断。在文化建设层面,推动监督理念与企业价值的共生发展。通过开发合规廉洁指南、实施沉浸式警示教育等方式,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求融入职业行为规范。例如建立典型案例资源库,定期举办跨职能廉洁合规对话活动,推动监督文化深度融入组织文化体系。
(二)规范国企纪检监察机构履行违规管理职能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履职机制优化路径可从以下关键维度推进:首要任务是强化政治建设的核心引领作用。需构建纪检监察体系与国家战略实施的协同机制,动态调整监督重点以精准对接中央政策的阶段性要求,重点健全基层政治监督效能评估体系。建议建立重大决策执行效能监测平台,依托"三维联动"监督模式(政治引领型监督、靶向攻坚型监督、长效常态型监督),推动各级党组织形成全链条监督思维,通过政治生态诊断模型精准定位企业治理中的结构性风险。
完善基层监管机制,需要重构监管机构职能体系,推动监管人才梯队建设,完善适应基层工作特点的规范化管理体系,通过构建智能化监管体系,培养多领域监管专业人才,促进传统监管模式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迭代。构建权责明晰、流程规范、执行有序的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创新设计包含基础性指标、专项评价指标和创新性考核要素的多维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评价、职业发展通道等形成动态关联机制。针对重点风险领域实施靶向监管策略,构建覆盖常规巡检、专项核查、智能预警的全流程监管机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动态监控和可视化呈现监管效能。建议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纪检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资源,形成立体化监督合力,完善问题线索双向移送机制,探索建立监督结果联合运用制度,通过制度化协作,提升基层监督整体效能。
精准对接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以政策法规实施效能为切入点,构建多维度的监督评估体系。应当重点审查党章党规及法律制度的落实成效,建立重大政策执行动态监测机制,尤其要强化党委(党组)在巡察整改中的主体责任,完善整改监督的闭环管理系统。建议建立垂直监督体系的常态化信息交互机制,推行下级监督机构定期述职制度,优化重要线索的跨层级直报通道。通过构建"预警防范-过程调控-责任回溯"的全周期监督模式,将数字化监督平台深度整合于业务流程,特别是基层纪检监察预警系统应实现与业务信息流的智能结合。针对"四风"问题的新特征,要建立趋势性问题的研判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变异倾向,提升隐形腐败的发现能力。
结语
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推进监督机制与合规体系融合创新,是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路径,纪检监察职能与企业合规管理制度融合创新能够有效构建多维风险防控网,通过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治理效能迭代升级。
参考文献:
[1] 王歌. 国企合规管理与纪检监察的协同优化研究[J]. 经济师,2024(10):275-276,278.
[2] 熊明明. 国企纪检监察机构在合规管理中的履职困境与应对策略[J]. 廉政文化研究,2024,15(1):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