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阶段中国画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的策略研究

作者

尚定纲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汇丰路小学 621700

引言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美学等文化内涵。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开展中国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小学中国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效果。因此,探索有效的传统文化传承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教学内容,夯实传统文化传承基础

(一)精选经典题材

中国画题材广泛,包含山水、花鸟、人物等。在小学教学中,应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题材,如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山水画,展现自然生机与活力的花鸟画,以及反映历史故事和人物精神的人物画。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经典题材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感受古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二)融入传统文化知识

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绘画技巧,更要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讲解山水画时,介绍古代文人墨客对山水的情感寄托和哲学思考,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教授花鸟画时,讲解各种花卉和鸟类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梅花象征坚韧不拔,喜鹊象征吉祥如意。通过这些知识的融入,让学生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结合地方文化特色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地的中国画资源,引入地方名家的作品和绘画技法。比如,在江南地区可以介绍以水乡风光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江南文化的婉约与细腻;在北方地区可以展示描绘黄土高原风貌的画作,体会北方文化的豪迈与大气。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教学,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传统文化传承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为小学中国画教学带来了全新活力。借助图片,能让学生细致观察中国画中笔墨的浓淡、线条的粗细变化,感受画面所营造的独特意境;视频可播放画家现场作画过程,学生能直观看到笔墨在宣纸上的游走,领略绘画节奏与韵律,仿佛置身创作现场。而动画演示中国画历史演变,从古老的岩画到各朝代绘画风格的变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清晰把握发展脉络。这种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二)开展情境教学活动

情境教学为小学中国画课堂营造出浓厚文化氛围。以学习古代文人画为例,精心布置古色古香的教室,张贴名家字画,摆放文房四宝,再配上悠扬的古典音乐,瞬间将学生带入古代文人雅集的情境。让学生穿上古装,模仿古人端坐案前、凝神静思的绘画姿态,用心去体会古人创作时的心境与情感。在这样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画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等文化精神,增强学习的代入感,使传统文化传承更具感染力。

(三)组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传承小学中国画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近距离欣赏真实的中国画作品,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画作,其笔墨韵味、色彩搭配和艺术构思,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学生可聆听创作背后的故事和理念,拓宽艺术视野。开展创作比赛和展览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在亲身体验中,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画和传统文化,进而产生由衷的热爱。

三、完善教学评价,保障传统文化传承质量

(一)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传统单一以绘画技巧为主的评价模式,难以全面衡量学生在小学中国画学习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不仅要考量学生绘画技能,如线条的流畅度、色彩的搭配等,更要关注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像对中国画历史、名家流派的了解。同时,评估他们对中国画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创新思维在作品中的体现。比如在评价一幅山水画时,除画面效果,还要看是否融入了“山水寄情”等传统文化元素,有无独特见解,从而全面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二)注重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在小学中国画教学中意义重大,它如同教学路上的“探照灯”,能及时照亮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进步轨迹,为教学调整提供精准依据。教师要密切留意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观察参与度,是否全身心投入课堂;考量合作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能否有效协作。在学生创作时,教师巡视记录思路与问题,评价时针对性反馈建议。如此,学生能清楚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习效果,更好传承传统文化。

(三)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

学生自评与互评是小学中国画教学评价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作用显著。在评价时,先组织学生自评,让他们畅谈创作思路与感受,剖析作品优缺点。这一过程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挖掘自身潜力。接着开展互评,学生们相互欣赏作品,提出真诚意见与建议。在交流互动中,学生能从不同视角看待作品,拓宽思维视野。通过自评与互评,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深化对中国画和传统文化的认识,推动传统文化有效传承。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中国画教学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评价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小学中国画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些策略,让中国画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在小学阶段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小学中国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共同推动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鑫 . 浅谈中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15):174-175.

[2] 杨小岚 . 弘扬艺术传统培养审美情操— —中国画教学探析 [J].基础教育论坛 ,2020,(0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