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作者

达彩梅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金称市镇青联完小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如提问缺乏针对性、启发性不足、反馈不及时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精心设计提问内容

(一)依据教学目标精准提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问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明确每个问题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使问题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圆形的呀?”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帮助学生巩固对圆形这一图形的认识,精准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二)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分层提问

不同年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问题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等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如“2 + 3 等于几”,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一个长方形,长是 5 厘米,宽是 3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用一根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呢”,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联系生活实际趣味提问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将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去超市买东西,他买了一支铅笔 3 元,一个笔记本 7 元,一本故事书 18元,他给了收银员 50 元,收银员应该找给他多少钱呢?”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合理实施提问过程

(一)把握提问时机巧妙提问

课堂提问的时机选择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有利时机进行提问。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先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呢?”这样的问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当学生出现疑惑或思维出现障碍时,及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突破难点。在课堂总结时,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运用多样方式灵活提问

提问方式不应局限于教师问学生答,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小组讨论后提问、学生互问互答、抢答等。小组讨论后提问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回答统计结果。学生互问互答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抢答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三)给予充足时间思考提问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如果提问后立即让学生回答,很多学生可能还没有理清思路,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可以给学生 10 - 15 秒的思考时间,较难的问题可以给学生 30 秒到 1 分钟的时间。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眼神交流、鼓励的微笑等方式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

三、有效进行提问反馈

(一)及时肯定鼓励积极反馈

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你的思路很清晰,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这样的肯定和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教师也要先肯定其积极思考的态度,然后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不过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错误,我们一起再来看看。”

(二)引导启发纠错深化反馈

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提问:“ 1/2+1/3 等于多少?”有学生回答:“等于 2/5。”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我们先想一想,分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有什么不同呢?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同应该怎么办呢?”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三)总结归纳提升拓展反馈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纳,将学生的个体经验上升为全体学生的共同经验。同时,教师还可以对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通过这样的拓展反馈,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通过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合理实施提问过程、有效进行提问反馈等策略,能够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持续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提问策略,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唐莉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设计 [J]. 试题与研究 ,2025,(20):28-30.

[2] 赵萌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5,(22):47-49.

[3] 魏完成 . 双新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J]. 智力 ,2025,(1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