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育德育心,向“雅”而行

作者

熊丹

四川天府新区锦江小学

引言

小学生阶段是学生品德、习惯与心理发展的奠基阶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班主任是重中之重,作为班级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还要重视学生的品德与心理,使学生的素质在班级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所谓“雅”指的是外在言行举止的端庄,同时也体现着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与高贵。“育德育心,向‘雅’而行”以育德育心的理念,开展班主任工作,可以把德育教育和心育教育相融合,在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中为其打好良好的个人性格品质的基础,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标。在教育改革日渐加深的过程中,对于探索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创新实践意义重大。

一、德育与心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育与德育融合,可以从品德培养和心理培养两个方面,更好地支持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知、情、意、行全方位全面发展。前者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社会责任、价值判断,后者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应对挫折的能力,前者着眼于知和行,后者着眼于情和意。心育与德育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成长。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开始学会感知他人的情感,学会共情(这是心育),另一方面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更好地成为受欢迎和喜欢的人(这是德育)。

(二)适应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教学突破了以往仅注重“传授知识”的理念,越来越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心育的有机融合符合素质教育及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培育人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小学德育、心育的融入,可以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应对以后的社会[1]。

(三)构建和谐班级氛围

班级育人氛围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当德育教育与心育教育有效整合,学生在班级中会得到尊重和爱,大家彼此信任、团结互助。如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开展让学生叙述情感经历,倾诉自己的成长困惑,让学生锻炼道德移情,也能给予同学以心理上的帮助,促进班级团结友爱的积极氛围。

二、构建班级“雅正”文化,营造德育心育氛围

(一)班级环境的雅化设计

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班级班主任可以“借境致雅”:一可布置雅言雅行展示墙,教室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展示学生优秀书法绘画作品,让班级学生在无形中学有所得,耳濡目染,感知文化之美;二可建立图书角,摆放一些经典文学图书、科普书籍等,引导学生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让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三可摆放一些绿色植物与花卉,美化教室的环境,引导学生爱惜自然、学会担当。通过这些环境布置,让德育与美育结合,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激发其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2]。

(二)班级制度的雅正制定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班主任可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以“雅”为准则,制定出符合班级特色的规则。例如,将“轻声慢步、文明用语”“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内容纳入班级公约,以正向引导代替强制约束;设立“雅行积分制”,对学生日常的文明行为、良好品德表现进行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学习用品或特殊奖励,激励学生主动践行雅正行为。这种民主参与的制度制定方式,既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意识,又能让德育要求深入人心。

三、开展多元德育活动,培养学生高尚品德

(一)传统节日中的德育渗透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都蕴含在传统节日里,所以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进行节日德育活动。比如在春节里,可以组织学生认识春节、为父母制作一份贺卡以表感谢;在清明节举办“追忆先烈”主题班会,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观看影视片等方式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及责任担当精神;在重阳节让学生成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社会实践中的品德锤炼

除了德育理论建设、校园氛围建设之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路径,开展社会活动,如社区劳动服务、公益活动以及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参观科技馆、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培养学生学会奉献,学会担当。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心灵健康成长

(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作为班主任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班主任可以通过平时观察、问卷、了解学生家长的方式,做好学生性格类型、情绪起伏、人际沟通等方面信息的记录工作,定期对记录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隐患,例如出现焦虑、自卑、人际交往障碍等情况,以此做好针对性的疏导工作。比如内向孤僻、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与人交流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个性格开朗的学生和他一起,在平时的生活、集体活动中打开学生的内心。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将心理教育的内容融入到班级课程当中,以主题班会、心理主题课程的形式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全面宣讲。在心理主题课程上可以选择从心理情绪、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讲解,在课堂上要通过典型案例、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在开展的“心理情绪”课中采取情景模拟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情绪,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情绪的宣泄和调整;在开展“人际交往”课中可以开展小游戏,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学会尊重、善于包容他人。此外,班主任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个别会面交流,当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困扰问题时,班主任及时一对一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

结语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在于“育德育心,向‘雅’而行”。通过开展系列班级“雅正”文化、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家校沟通方式的创新等实践探索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让学生处于优雅和从容的状态里,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小学班主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德育与心育相融合的路子,为学生一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做德才兼备的优雅从容的当代少年。

参考文献

[1]马捍卫.“五育并举”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路径探索[J].读写算 ,2024,(31):143-145.

[2] 薄冬芹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新思路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4,(07):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