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风电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董萍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 116023

在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我国风电产业已进入规模化、高质量发展阶段。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 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68.7GW,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00GW,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 。施工成本管理作为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项目能否实现预期收益。深入分析风电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问题,探索科学有效的对策,对推动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风电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核心问题

(一)成本预算编制粗放,精准度不足

风电项目施工前需收集地质勘察数据、设备参数、当地建材价格、人工成本等基础信息,但部分项目为缩短前期筹备周期,未开展全面的现场调研,直接采用历史数据或行业平均数据编制预算。例如,某山区风电项目未考虑当地陡峭地形对运输成本的影响,沿用平原地区的运输单价,导致实际运输成本比预算高 22% ;部分项目忽视风机型号差异(如2.5MW 与4.0MW 风机的基础工程量差异),采用统一的基础施工预算模板,造成预算与实际需求脱节。

(二)施工过程管控缺失,成本浪费严重

风电项目施工需严格遵循“ 进度计划” 与“ 成本预算” 双目标,但部分项目存在“ 重进度、轻成本” 或“ 重成本、轻进度” 的失衡现象。例如,某项目为赶在冬季来临前完成风机吊装,盲目增加施工班组与设备投入,导致人工窝工、设备闲置,人工成本超支 18% ;另一项目为控制成本,减少塔筒运输车辆数量,导致运输周期延长,工期延误20 天,间接产生监理费用、贷款利息等额外成本。

(三)供应链管理薄弱,成本波动风险高

风机、塔筒、叶片等核心设备占风电项目施工成本的 60%-70% ,但设备生产周期长(通常为 3-6 个月)、运输难度大,供应链易受原材料价格(如钢材、复合材料)、物流条件(如道路限制、港口运力)影响。例如,2022 年钢材价格上涨 23% ,导致塔筒生产成本增加 18% ;某山区风电项目因当地道路狭窄,大型塔筒无法通过,需额外租赁特种运输车辆,运输成本比预算高 35%<

(四)成本管理技术落后,数据支撑不足

当前多数风电项目仍采用 Excel 表格进行成本核算与数据记录,缺乏专业的成本管理软件(如BIM 成本管理系统、ERP 系统)。这种传统方式存在数据更新滞后、信息共享困难、无法实时监控成本动态等问题。例如,某项目的成本数据需每周人工汇总一次,当发现某分项工程成本超支时,已错过成本控制的最佳时机;各部门(如施工部、采购部、财务部)的数据无法实时互通,形成“ 信息孤岛” ,导致成本分析缺乏全面性。

二、风电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构建精细化预算体系,提升预算精准度

项目筹备阶段需组建专业调研团队,开展现场勘察(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交通状况)、市场调研(当地建材价格、人工成本、设备租赁价格)与技术分析(风机型号、施工工艺),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例如,针对山区风电项目,需实测运输路线的坡度、转弯半径,核算特种运输车辆的租赁成本;针对沿海项目,需调研台风季节的施工窗口期,预留工期与成本缓冲。同时,建立“ 预算数据库” ,按风机型号、施工区域、地质类型分类存储历史数据,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二)加强施工全过程管控,减少成本浪费

采用“ 挣值管理法” (EVM)整合进度与成本目标,通过计算“ 计划工作量预算费用(BCWS)” “ 已完工作量预算费用(BCWP)” “ 已完工作量实际费用(ACWP)” ,实时监控成本与进度的偏差。例如,当发现ACWP>BCWP(成本超支)且 BCWP

(三)强化供应链协同管理,降低成本波动风险

构建稳定的核心设备供应链,与风机、塔筒等核心设备供应商签订“ 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约定价格波动区间(如钢材价格波动超过± 5% 时调整设备单价)与供应周期,确保设备供应稳定。同时,建立“ 供应商评估体系” ,从产能、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等维度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选择 2-3 家备选供应商,避免单一供应商依赖。例如,某风电企业与 3 家塔筒制造商签订合作协议,当某一家供应商产能不足时,可快速切换至其他供应商,避免设备供应中断。此外,优化设备运输方案,结合项目所在地的交通条件,选择“ 公路+铁路 + 海运” 多式联运模式,降低运输成本。

(四)推动技术创新应用,提升成本管理效率

引入专业的成本管理信息化工具,推广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成本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采集、共享与分析。例如,通过BIM 技术构建风电项目三维模型,将预算成本与模型构件关联,施工过程中实时更新构件的实际成本,对比预算与实际差异,及时发现成本超支部位;通过ERP 系统整合采购、施工、财务等部门的数据,实现“ 采购订单-入库-出库-成本核算” 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避免信息孤岛。此外,利用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开发“ 成本管理 APP” ,施工人员可实时上传现场成本数据(如人工工时、建材消耗量),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成本动态,提升管理效率。

建立“ 成本数据分析模型”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设备、建材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识别成本节约潜力。例如,通过分析设备使用数据,优化吊装顺序(如按风机位置分组吊装,减少设备移动距离),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分析人工工时数据,识别低效工序(如某班组基础浇筑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人工效率;通过分析建材消耗数据,找出超耗原因(如施工工艺不当、材料浪费),制定改进措施(如采用新型模板减少混凝土损耗)。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比不同项目的成本数据

三、结束语

风电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结合项目的自然环境、技术特点与供应链情况,从预算编制、过程管控、供应链协同、技术应用等多维度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当前风电项目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预算粗放、过程管控缺失、供应链薄弱、技术落后等问题,需通过构建精细化预算体系、加强全过程管控、强化供应链协同、推动技术创新等对策逐步解决,以实现“ 降本增效” 的目标。随着风电产业向“ 大型化、深远海、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风电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如深远海风电的施工成本控制、智能化风机的安装调试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春桥.风力发电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21,000(002):35.119-120.

[2]罗杰.风电项目建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华东科技:综合,2018(12):15.036-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