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装置泄漏物料对循环水处理的危害分析
卞枫
连云港中星能源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000
1 煤化工装置工艺与常见泄漏物料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将其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及化学品的过程,涵盖了多种复杂且关键的工艺,其中煤气化和煤液化是最为核心的两种工艺。在煤化工装置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腐蚀、密封失效以及操作失误等多种因素,物料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常见的泄漏物料包括甲醇、氨、油类物质等。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煤化工生产中的常见产品或中间产物。它具有挥发性强、易燃的特性,一旦泄漏到循环水系统中,会迅速扩散并溶解于水中,改变循环水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氨在煤化工中常用于合成氨工艺以及作为某些反应的催化剂或介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当氨泄漏进入循环水系统后,会与水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循环水的pH 值升高,对系统中的金属设备产生腐蚀作用。
2 煤化工装置泄漏物料对循环水处理的危害
2.1 甲醇泄漏危害
2.1.1 换热器泄漏
换热器是实现不同介质之间热量交换的关键设备,在煤化工生产中,大量的甲醇需要通过换热器进行冷却或加热处理。由于长期受到高温、高压、腐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换热器的管束、管板、密封垫片等部件容易出现磨损、腐蚀、老化等问题,从而导致甲醇泄漏。某煤化工企业的甲醇冷却器,在运行多年后,由于管板与管束连接处的焊接部位受到循环水的腐蚀,出现了微小的裂缝,导致甲醇逐渐泄漏进入循环水系统。起初,泄漏量较小,不易被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泄漏量逐渐增大,对循环水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2.1.2 管道破裂
输送甲醇的管道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物料冲刷、外部应力、温度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管道材质的性能下降,出现裂纹、穿孔等缺陷,从而引发甲醇泄漏。在一些寒冷地区,冬季气温较低,管道内的甲醇可能会因结冰而膨胀,对管道壁产生巨大的压力,导致管道破裂。
2.1.3 储罐泄漏
甲醇储罐是储存大量甲醇的重要设施,储罐的罐体、进出口阀门、液位计等部件如果出现故障或损坏,都可能导致甲醇泄漏。储罐的罐体可能因受到腐蚀、外力撞击等原因出现裂缝或破损;进出口阀门可能因密封不严、阀门损坏等原因导致甲醇泄漏;液位计如果出现故障,无法准确显示储罐内的液位,可能会导致操作人员误操作,使储罐内的甲醇溢出。
2.2 氨泄漏危害
2.2.1 设备腐蚀
由于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尤其是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会与金属设备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金属氨络合物,导致设备腐蚀。某合成氨装置的氨储罐,由于长期受到氨水的腐蚀,罐壁逐渐变薄,最终出现了裂缝,导致氨泄漏。在一些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氨的腐蚀性会更强,加速设备的损坏。
2.2.2 操作不当
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的启停、物料的输送、阀门的开关等操作时,如果违反操作规程,如操作速度过快、压力控制不当、阀门未完全关闭等,都可能导致氨泄漏。在对氨泵进行启动操作时,如果未先打开出口阀门,就启动泵,会使泵内压力急剧升高,导致密封件损坏,从而引发氨泄漏。
2.2.3 密封失效
设备的密封件如垫片、密封圈等,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因老化、磨损、变形等原因失去密封性能,导致氨泄漏。某换热器的密封垫片,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出现了老化和开裂现象,使得氨从密封处泄漏进入循环水系统。安装过程中密封件的选择不当、安装不规范等问题,也会影响密封效果,增加泄漏风险。
2.2.4 管道破裂
输送氨的管道可能会因为受到外力撞击、温度变化、管道材质缺陷等原因而破裂,导致氨泄漏。在管道穿越道路、建筑物等场所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车辆、施工等外力的撞击,造成管道破裂。
在冬季,气温较低,管道内的液氨可能会因结冰而膨胀,导致管道破裂。
3 应急处理措施
3.1 泄漏源控制方法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采取停车、关闭阀门、修复泄漏点等措施控制泄漏源,是减少泄漏物料对循环水系统危害的首要任务。在发现泄漏后,应立即启动紧急停车程序,停止相关设备的运行,切断物料的供应,避免泄漏进一步扩大。操作人员应迅速按照停车操作规程,依次停止设备的运行,确保停车过程安全、有序。
关闭与泄漏源相关的阀门,截断泄漏物料的流动路径,是控制泄漏源的关键步骤。操作人员应熟悉装置的工艺流程和阀门布局,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并关闭相关阀门。在关闭阀门时,应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阀门损坏或泄漏加剧。对于一些难以手动关闭的阀门,可以采用远程控制或液压控制等方式进行关闭,确保阀门能够及时关闭,有效控制泄漏源。
3.2 循环水水质应急调整
投加中和剂、氧化剂等调整循环水水质,是应对泄漏物料危害的重要措施。根据泄漏物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中和剂进行 pH 值调节。当酸性物料泄漏导致循环水 pH 值降低时,投加碱性中和剂,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等,中和水中的酸性物质,使 pH 值恢复到正常范围;当碱性物料泄漏导致循环水pH 值升高时,投加酸性中和剂,如硫酸、盐酸等,调节循环水的酸碱度。在投加中和剂时,应严格控制投加量,避免因投加过量导致循环水pH 值过度波动,对循环水系统造成新的危害。
针对泄漏物料的特性,投加氧化剂、还原剂等化学药剂,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当泄漏物料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时,投加氧化剂,如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等,将还原性物质氧化为无害物质;当泄漏物料中含有氧化性物质时,投加还原剂,如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等,还原氧化性物质,降低其对循环水系统的危害。在投加化学药剂时,应充分考虑药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循环水系统的影响,确保药剂的投加安全、有效。
3.3 污染物去除技术
采用气浮、过滤、吸附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染物,是净化循环水的有效手段。气浮法是利用气体在水中产生的微小气泡,将水中的悬浮颗粒或油滴吸附在气泡表面,使其上浮到水面,从而实现与水的分离。在循环水系统中,当泄漏物料导致水中悬浮颗粒或油类物质增加时,可采用气浮法进行处理。
过滤法是通过过滤介质,如滤网、滤布、砂滤等,去除循环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杂质。根据污染物的粒径大小和性质,选择合适的过滤设备和过滤介质。对于较大粒径的颗粒,可以采用粗滤网进行过滤;对于较小粒径的颗粒和胶体物质,可以采用精密过滤器或膜过滤设备进行过滤。在过滤过程中,应定期对过滤设备进行清洗和更换过滤介质,确保过滤效果。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去除循环水中的污染物。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等。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微孔结构,能够吸附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沸石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和离子交换性能,能够吸附水中的氨氮、重金属离子等;离子交换树脂则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去除水中的特定离子。在使用吸附剂时,应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吸附工艺,确保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4 结论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煤化工装置泄漏物料对循环水处理的危害,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际案例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泄漏事故的处理经验和防范措施,共同推动煤化工行业循环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田凯.煤化工区地下水污染运移特征及污染控制模拟[D].北京林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