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问题
孙小巧
白城市学校后勤服务中心
引言
近些年,国家愈发重视农村教育,投入也持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发展得很快,但实际运行起来,后勤服务却遇到了不少麻烦,从基础设施完善到服务质量提高,再到经费保障和持续发展,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所以,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研究,既有利于找出现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又可为以后改进发展给予有用的参照和借鉴。
1 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功能定位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后勤服务不只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它还承载着教育功能和育人价值。从教育生态学角度讲,后勤服务是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部分,同教学活动,校园文化一起,形成起完整的育人环境,后勤服务通过给予安全,卫生,营养的饮食服务,舒服,干净的住宿环境,及时,有效的设施守护,给学生的健康成长赋予物质保证。而且,后勤服务还有隐性的教育功能,规范的餐饮服务能培育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序的宿舍管理有益于塑造纪律意识,完备的后勤保障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关怀和温暖,从而推动情感发展和人格塑造,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还要肩负起弥补家庭教育缺少,开展社会化教育的任务。
2 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问题分析
2.1 基础设施与资源配置问题
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基础设施不足、资源配置不均,很多学校的宿舍设施简陋、床位拥挤、洗浴条件差,不能满足学生基本的生活需要,食堂设备陈旧、缺少必要的食品加工和存储设备,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根据实地调查发现,超过 60% 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热水供应不足问题, 40% 的学校食堂不符合基本卫生标准,后勤服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往往由教师或者其他人员兼任,没有专门的后勤管理人员,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双重短缺,严重阻碍了后勤服务的质量提升。
2.2 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问题
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高低起伏是另一个突出问题。在饮食服务这块,食谱设计没有科学根基支撑,营养搭配不合乎实际,难以契合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宿舍管理多半只是安全管理层次,缺少温暖的人性化关怀和服务,医疗卫生方面服务很薄弱,校医人数不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有限,后勤管理欠缺规范化,标准化,制定制度不完整,执行不够力道,没有针对服务质量实施监控的机制。这些漏洞还会影响学生生活质量,而且有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2.3 经费保障与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经费保障不足是后勤服务发展的一大深层阻碍,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费短缺现象普遍,后勤服务投入严重不足,经费大多被用来维持基本运转,很难支撑设施改善和服务提升。而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没有形成科学的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体系,有些地方虽有经费补贴,但标准低,拨付不及时,使用受限多等状况并存。经费保障的不可持续性造成后勤服务长期处在低水平上,很难实现质的飞跃。
3 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优化策略
3.1 完善基础设施与资源配置
要提升后勤服务就要加大基础投入,政府应该设置专门资金来扶持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后勤设施。尤其是改善学生宿舍环境,给每位学生留出活动的空间,并装上储物和洗漱设备等,改造食堂设施,配齐现代厨具用具和杀菌设备,保障食品健康。某县开展“ 暖校园” 工程,给全部寄宿制校加装太阳能热水,缓解了学生洗澡难的情况,也要加大对后勤人员队伍的培育力度,通过专业培训,资格认证这类手段去优化服务质量,塑造稳固的后勤服务团队。
3.2 提升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
创建规范的服务标准与管理体系,这是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制订科学的营养食谱,联系当地食材资源以及学生的营养需求,给予均衡膳食,完善宿舍管理制度,既重视纪律管理。又加强生活指导和文化建设,营造出温馨的生活氛围,创建起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安排专职校医,充实健康档案,执行定期体检和健康教育。比如,某寄宿制学校执行“ 5S′′ 食堂运作模式,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五个环节,明显提升了餐饮服务质量,而且,创建服务质量监测机制,定时展开满意程度调查,尽快找出问题加以改进。
3.3 创新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
创新服务模式,运转形式也是解决问题的路径。摸索“ 学校 :+ 公司+社会” 的合作形式,聘请专业的社会机构,来介入后勤的服务。比如和餐饮公司协作,采用中心厨房配菜模式,既守住安全,又缩减开支;开发自己的资源,用校园里的空地种养,既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又补充食堂食材;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参加后勤服务的监视工作,既提高透明度,又增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还可以从校友赠送、社会赞助这些途径拓宽经费的来源,形成多方面的投入保证。
3.4 强化育人功能与文化内涵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功能也是提升后勤服务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后勤服务与学校的育人工作相联系,饮食服务开展食育教育,宿舍管理开展生活教育,校园环境开展美育教育。如某寄宿制学校开展“ 我是小厨师” 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选材、做饭,增加劳动体验,了解饮食文化,同时也重视后勤服务中的关怀与人文情感,关注学生个性化需要。对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要多一些关心,多一些温暖,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暖意,提升后勤服务的人文色彩和育人内涵,让后勤服务不只是简单的吃喝住行,而成为一种教育。
3.5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体系
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是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不断改进的坚强后盾,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后勤服务的地位与作用,把后勤服务纳入到农村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保证资源投入与政策扶持,制订具体的执行指南和操作细则,指引学校怎样合理规划,有效地开展后勤服务项目。而且,还要创建健全评价机制,定时对学校后勤服务展开评价和检查,尽快找出问题并督促改正,还要促使学校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分享成功的经验,营造一种良性的互动氛围,从而共同提升后勤服务水平。通过政策引导与支持体系的创建,给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的健康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结语
这些策略实行之后,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后勤服务就可以做到由保障型向着发展型转变,由管理型向着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型向着综合型转变,成为真正支撑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来源,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联手创建起健全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系统,给农村的学生赋予更为优良的教育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帅.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中的学校布局调整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6.
[2]欧阳美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4.
[3]池静.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重塑[D].南京:河海大学,2022.
[4]王定华.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2(11).
[5]王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后的校产处理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