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驱动下兼职教师教学效能提升路径
曾鸿儒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 湖南株洲 412001
引言
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产业升级对于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越来越紧迫的要求,而职业教育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点措施,它强调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并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而兼职教师作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座桥梁,对于传递本行业的最新技术,实践经验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当前兼职教师教学效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所以,探索产教融合推动下兼职教师教学效能提升之路,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产教融合视域下兼职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现状分析
1.角色定位
产业兼职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的知识转化枢纽,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介质作用[1]。在产教融合模式中,兼职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引领行业前沿技术,还要培育职业素养。他们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可以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流程和标准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为例,企业兼职教师可以对所涉及的大型设备制造项目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先进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开阔其眼界。
2.现状问题
兼职教师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一些兼职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培训,教学方法单一,很难适应多样化教学需求。他们惯于企业工作环境与模式,在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方面不够专业。另一方面由于本职工作忙,兼职教师在教学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另外,学校和企业之间管理脱节,兼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也影响其工作热情。
二、产教融合驱动下兼职教师教学效能提升路径
1.完善选拔机制,确保师资质量
制定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遴选标准,是促进教学效能发挥的根本。学校要联合企业制订选拔方案,既要考查候选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要注重他们的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等。比如高职院校招收电子信息类兼职教师,可以对应聘者提出中级以上工程师职称的要求,并同步开展试讲环节以考核教学表达能力。经过严格的选拔程序,选拔既有技术、又能授课的企业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
2.加强培训体系,提升教学能力
针对兼职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构建系统的培训体系是关键。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和技术及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培训活动可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进行。线上借助网络平台提供大量学习资源、线下举办集中研讨、观摩教学。如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可以定期进行兼职教师教学法培训工作坊活动,请教育专家辅导。并安排兼职教师到优秀教师教室听课学习,以促进其教学水平提高。
3.优化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励兼职教师。在物质激励上,合理分配课时报酬与绩效奖励;在精神激励上,建立荣誉称号和对优秀兼职教师的奖励机制。同时对兼职教师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指导,助力其教学领域的发展。比如学校可以设置“ 明星兼职教师” 奖,对于成绩优异的兼职教师予以公开表扬,在职称评定和项目申报中予以重点关注,提升其归属感与责任感。
4.搭建协同平台,促进深度合作
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有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共建实训基地和共同实施科研项目为抓手,使兼职教师能够深入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来。例如软件学院与企业联手创建一个软件开发实训中心,企业派遣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双方也会共同进行横向的课题研究,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深化产教融合[2]。这一密切合作模式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促进兼职教师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发展。
结语
产教融合给兼职教师提高教学效能带来广阔空间与契机。通过健全选拔机制,强化培训体系,优化激励机制以及构建协同平台,可以发挥兼职教师优势,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与企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合作,继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洁,谢雯.以产业兼职教师制度促进校企“ 双向奔赴” [J].教育家,2025,(25):32-33.
[2]于飞,魏宏财.“ 双高计划” 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5,(11):38-40.
课题名称:产教融合视阈下株洲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教学效能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课题编号:ZZZJ202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