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建设研究

作者

金婷

湖北省气象工程技术中心(华中区域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4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大数据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各个行业和领域。事业单位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其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适应大数据环境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大数据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数据量与数据类型的变革

大数据环境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涉及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数据类型也从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如财务报表数据)扩展到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如业务流程中的文本记录、图像等)。这使得财务管理的信息更加丰富,但也对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决策支持的强化

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挖掘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依据。通过对历史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深度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财务趋势,提前制定合理的预算和资金计划,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财务风险。

(三)内部控制的优化

利用大数据技术,事业单位可以实现对财务流程的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活动中的异常情况,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大数据还能帮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和优化控制措施,提高内部控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大多数事业单位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设施和财务软件系统,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财务人员能够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日常的账务处理、报表生成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财务数据整合与共享程度有限

尽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仍然分散在不同的系统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共享机制。这导致财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的价值,影响了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三)数据分析能力不足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普遍缺乏大数据分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财务数据的分析仍停留在简单的统计和报表层面,无法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经济含义和潜在规律。同时,单位内部缺乏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支持,难以满足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对数据分析的需求。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在大数据环境下,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存储和传输面临着更大的安全风险。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事件可能导致财务信息被窃取或篡改,给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同时,随着数据共享程度的提高,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化人才短缺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建设需要既懂财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这类人才相对匮乏,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不足,难以适应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需求。同时,事业单位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方面相对滞后,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

(三)信息化建设成本高

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设施以及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事业单位来说,这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可能导致信息化建设进度缓慢,甚至无法开展。

(四)数据整合与共享机制不完善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整合与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系统和部门中,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这导致数据无

法有效流通和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严重影响了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效率和效果。例如,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实时同步,导致财务决策缺乏及时准确的业务数据支持,降低了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不足

尽管事业单位已经配备了基本的财务软件系统,但这些系统大多只能满足简单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生成需求,缺乏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支持。在大数据环境下,财务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数据分析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事业单位现有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导致数据分析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例如,缺乏数据挖掘、可视化分析等工具,使得财务人员难以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和管理问题,影响了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建设策略

(一)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访问权限和操作规范,加强对数据存储、传输和使用的安全防护措施。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备份恢复技术,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加强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全员的数据安全防范能力。

(二)培养和引进信息化人才

加大对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专业培训课程,提升其对大数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鼓励财务人员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大数据分析师认证等,提高其专业水平。同时,事业单位应积极引进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财务管理信息化队伍,并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优化信息化建设成本投入

合理规划信息化建设预算,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选择上,应注重性价比,避免盲目追求高端产品。可以考虑采用云计算、软件即服务(SaaS)等模式,降低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投资成本和运维成本。同时,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和社会资金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推动财务数据整合与共享

建立统一的财务数据中心,将分散在各个系统和部门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整合和存储,打破信息孤岛。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五)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引进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如数据挖掘软件、可视化分析工具等,为财务人员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支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开展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升单位整体的数据分析水平。鼓励财务人员开展数据分析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其运用大数据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

六、结论

在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建设是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培养和引进信息化人才、优化信息化建设成本投入、推动财务数据整合与共享以及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应大数据环境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这将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贸隆.大数据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建设研究[J].财经界,2025,(22):107-109.

[1] 李曼.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研究[J]. 财经界,2025,(12):105-107.

[1]张可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乡镇企业导报,2025,(04):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