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问题导向式课堂的构建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
刘影
海林市雪乡中学 157125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主导,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机械的重复训练,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但却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探索更加灵活和互动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向式课堂作为一种基于学生问题探究和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路径。问题导向式课堂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化学的“ 问题导向式课堂” ,并围绕该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展开研究,旨在为化学教师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课堂设计方案,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问题导向式课堂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价值
问题导向式课堂(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探究和讨论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这一模式下,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团队合作或独立研究的方式得出结论。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问题导向式课堂的最大特点是以“ 问题” 作为教学起点,问题通常来源于实际生活或学科前沿,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他们通过多方位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式课堂有以下几个应用价值:首先,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其次,问题导向式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最后,这一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因为许多问题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问题导向式课堂的构建路径
在新课标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的“ 问题导向式课堂” 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施。首先,问题设计是构建问题导向式课堂的核心环节。问题应该具备挑战性,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可以通过设定实验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反应速度如何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化学原理,也能够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其次,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出问题、互相讨论。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 知识传递者” 转变为“ 引导者” 和“ 组织者” ,教师通过提供适当的引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在课堂上提供反思和总结的机会。第三,学生的参与度是问题导向式课堂成功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导向式课堂的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评估问题导向式课堂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一套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和教师的评价,然而,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在问题导向式课堂中的学习成效。因此,问题导向式课堂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思维能力的评价,重点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包括学生的问题分析、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其次是实验能力的评价,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展现的实验设计、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第三,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以及对知识的渴求等方面进行评价。问题导向式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最后,过程性评价也是问题导向式课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持续性的观察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适当的指导。通过多维度的评价,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在问题导向式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问题导向式课堂的实践效果与挑战
通过在一些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导向式课堂已显示出显著的效果。在这些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锻炼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例如,在一些化学反应实验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够深刻理解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通过亲自探索得出的结论往往比单纯的理论知识更加深刻和持久。此外,问题导向式课堂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相互合作、沟通和讨论,形成知识的共同构建。尽管如此,问题导向式课堂的实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引导能力对课堂效果的影响非常大,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其次,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也可能受到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问题导向式的学习模式感到不适应,尤其是在刚开始实施时,可能出现学生的主动性不强、课堂秩序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支持性强、引导性明确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五、结论
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题导向式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化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问题导向式课堂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实践中,问题导向式课堂仍然面临着教师教学设计、学生适应性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改进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创新,问题导向式课堂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化学教育向更加个性化、互动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小英. 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的应用[J]. 高考,2025,(18):24-26.
[2]张建斌.大单元视域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任务单应用研究[J].高考,2025,(16):139-141.
[3] 索海山.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试题解题技巧[J]. 高考,2025,(1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