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说单元统整教学中单篇课文学教策略探索

作者

薛建慧

惠州市南坛小学鼎峰分校

语文要素是培养和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单元整组与单篇之间的平衡点,是统整教学层递推进的单元逻辑链。现行的统编教材以“ 双线组元” 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单元主题、单元任务(语文要素)、课后习题、学习提示等。因此,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以整体观照的视角来研究文本,深入把握单元文本之间的关联,充分发挥单元中各个单篇的功能,做到单篇教学单元化、结构化。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选取了体裁为小说的三篇课文,“ 快乐读书吧” 编排了成长故事类小说,从而构成单元整体。如何落实单元统整教学观照下的单篇课文教学的要素点是关键,笔者以《桥》为例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情境:串联整个单元学习任务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可见创设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统领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有效激发学习内驱,提升学习效率。创设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统领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有效激发学习内驱,提升学习效率。此外,创设单元学习情境还需要关联相关学习任务群的学段要求,以把握情境创设的适切性。

例如,六上第四单元“ 小说单元” 的学习中,结合本单元学习的“ 关键要素”体会人物形象,创设了“ 小说人物推荐会” 这一大情境,让学生真实参与单元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以推荐者的身份“ 阅读小说故事,多角度感受人物形象” 。同时根据单元各部分学习内容,层层递进设计了品析小说人物、推荐小说、塑造小说人物三个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情境,推动整个单元的长程学习,以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要实现单元学习大情境的长程统领,就离不开每一篇课文学习的具体情境的创设。要想引导学生始终浸润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就需要教师紧扣单元学习大情境的几个进阶性任务情境,细化解构单篇学习要点,设计贯穿始终的单篇文本学习的“ 小情境”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內驱的同时,落实单篇文本的学习要素。

例如六上第四单元的《桥》一课,教师根据“ 小说人物推荐会” 这一单元学习大情境下“ 小说人物我品析” 这一任务情境,设计了“ 我为老汉代言” 的单篇学习情境,并设置了“ 老汉故事我简述” “ 老汉形象我品悟” “ 老汉形象我推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贯穿始终的学习情境,来落实本课背后指向的三个学习关键点:结合情节中人物表现感受老汉形象;感受环境中的老汉形象及其作用;感受情节设置的巧妙对老汉形象塑造的作用。这样的单篇文本情境创设是贯穿本课学习始终的,是落实单篇语文要素很好的着力点。

二、统整要素:构筑树状目标学习链条

统编教材编排的各个板块内容相互关联,构成了系统的学习任务链,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解构这些要素点,串联成单元语文要素达成的目标链,导引单元统整学习。

例如,《桥》这篇课文,围绕“ 为英雄人物设计颁奖词” 这一单元学习主题情境,设计了“ 聚焦“ 山洪暴发” ,感受形势危急” “ 聚焦“ 组织撤离” ,感受人物形象” “ 聚焦“ 祭奠亲人” ,感受表达之妙” 三个学习任务,构成不断推进的学习任务链,让本篇课文的学习子任务链层层推进,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三、层层推进:突破单篇学习要点难点

课前采用红色故事视频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英雄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做出不同常人的举措,所以能得到人们的敬佩,由此创设整节课的大情境:为英雄模范人物颁奖。这一环节奠定了课堂基调,激发阅读兴趣,为课文学习奠定基础。以《桥》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的学程演进,来推动落实这一课的学习要点与难点。

(一)“ 小说故事我简述” ——情节梳理,触摸人物形象

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是前提,小说以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在本单元《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情节图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故事情节,进行“ 小说故事我简述” ,在整个故事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感知中,初步

感知“ 老汉” 舍己为人的形象。

【设计意图:学生要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这一环节学习中,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谈感受,深刻感受当时环境的危急,学生初步感受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 小说人物我品析” ——层级引读,感受人物形象

结合小说的文本特点,把“ 关注情节、环境来感受人物形象” 这小说三要素的学习落到实处。

在《桥》这一课中,学生通过圈画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关键词句,并通过老汉干脆利落的两个动作“ 揪” “ 推” 的矛盾冲突,批注感受,感悟老支书大公无私、临危不乱、父爱如山的形象,如下图: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引导学生想象,突出村民和老汉的不同表现,为老汉的品质和精神做好了铺垫,感受老汉的镇定;接着创设情境引读,让学生入情入境,让生当一回老汉,感受老汉心系群众、以身作则,产生情感共鸣;最后通过老汉干脆利落的两个动作“ 揪” “ 推” ,以党员身份和父亲身份读一读句子,感受老汉“ 大公无私、父爱如山” 的高大形象,让生身临其人,感同身受。教师总结,通过一“ 揪” 一“ 推” 了解情节的矛盾冲突,初步感受小说情节设置的妙处。】

另外,人物在发展的情节中获得鲜活的个性。例如《桥》中,教师可引发问题驱动:将父子关系在最后揭晓这样的设置有什么深意?

(三)“ 小说人物我推荐” ——深刻理解,深化人物形象

在“ 小说人物我推荐” 这一学习任务中,教师拓展课内外阅读,扩展英雄人物精神,链接文题《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设计老支书的颁奖词,迁移小说阅读能力,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升核心素养。

1.聚焦“ 祭奠亲人” ,感受表达之妙

《桥》在课文最后揭示父子关系,巧设悬念,结局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学生初步感受小说情节设置巧妙之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微型小说特点,点到为止。

2.设计颁奖词,致敬老支书

在《桥》这一课中,聚焦“ 揪出小伙” “ 推上木桥” 这两个交织情节,立体解读了老汉和小伙父子情深,老汉无私、父爱、舍己为人。教师引导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聚焦本单元文本或课内外阅读中的一个小说人物,从故事背景、身份、事件及推荐理由多个角度立体推荐人物,阐述理由,在交流借鉴中,不断丰盈立体小说人物个像,提升小说阅读的形象解读力。

综上所述,单元统整理念下单篇课文教学,打破原有单篇教学孤立存在的形式,创设主题情境,重组单元内容;统筹任务链块,在大情境、大单元视域下,改进学教方式,落实单元每一篇课文的语文要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许珍.统整思维下深化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索.[J].教学月刊,2022(1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