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科技教育
彭小慧
江西省鄱阳县油墩街镇桥头初中 江西鄱阳 333119
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当中,笔者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借此结合本人的教育想法和实际浅谈一下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科技教育。
一、首先,何为创新
创新就是创造新鲜的事物,破除落后的、不好的。主要涵盖创新精神、善于创新的人格以及开拓创新行为的能力。而落在学生身上,所谓创新能力就是在学习知识步入实践时,能够合理地对内容做到理解运用,甚至提出新的思想、见解、摸索出新的规则和方法。也因为这个原因,对学生创新的能力的不断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命脉。没有创新的生活,不会有前行和发展。
二、创新科技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民族更加富强一个国家的灵魂,不是别的,就是懂得创新。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支持,可以让我们的国家、民族更加富强。放眼历史轨迹,都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科技上博的头筹,才能快速崛起,才能不断超越。要做到提升科技的实力,就要拥有科技创新型的人才,从学生入手,培养他们怀有一颗创新的心。要明确学生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
(二)时代给予的挑战科技时代来临,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要想适应当代社会,以及在未来社会稳步前行就一定要做好准备。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的知识,还要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更加多变的环境和当大批的新兴资源、信息挤尽眼球的时候,要在最快的时间内适应,发展;还要适时地进行改良,创新。“ 科教兴国” 绝不只是说说而已。
而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必然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打破常规,寻求创新科技教育的方式方法。将新课标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落实,为祖国培养创新科技人才,达到新时代的教育目的。
三、培养学生创新科技的能力,提升素质教育措施
(一)充分的物质资源保障学校要尽力为学生举行一些科技创新的活动提供物质方面的有形支持,如果空有想法没有足够的费用去落实开展,那么很难取得一些实质性的效果。学校务必要保证科技创新方向的资金的充足,进行一些必要的投入,可以采用定向基金的形式或者借助社会各界的支持。财政方面一系列相关的措施甚至奖励机制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园里掀起一场科技创新的浪潮。这方面的努力,还需要校、局领导,以及社会各层人员的支持和重视。
这两年县局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明显加强,多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于个别佛系学校给出硬性条件,必须参加。例如:2023 全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省市县联赛都有,项目众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知识汲取的兴趣,但总归是这样的活动不多,能参加的学生也过少。倡导领导多开展类似的科技活动,真正落实创新科技教育,培养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科技人才,呼吁家长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考试成
绩。
(二)营造氛围一些学校在期末评价加分的设置上引用了创新类学分的计分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凭着自己的爱好、兴趣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一旦获得了成果就会计入到学生的期末加分,还可以参与一些评比和评优的活动,重点高中的录取参考加分项。这样积极向上的科技创新的氛围会吸引更多的有能力有头脑的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切身的体会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更加清楚自身发展的全面和方向,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综合性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也会事半功倍。 真正科学完善评价机制,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创造人生的价值。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职能老师的培育和引导对于学生接纳、有效运用科技创新技能是尤为重要的。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引领作用,打造优异的教工团队,让教师拥有先进的思想,成为科技创新的先行者,教师拥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实力,指引学生才会更加掷地有声。课堂上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避免盲目接受新的知识,要多想为什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就是最有效的途径。多实行相关创新科技教育的培训和交流,线上线下结合,提高教师的创新科技教育的理论知识,传授更多可操作性的实际策划创新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
例如: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开展校园植物认识活动,带领学生识别校园的植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洞察力,结合课本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学习知识,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做植物标本和书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相关的科技活动,船模、航模,纸质建筑、制作放飞风筝等,还是太少,期望学生能拥有更多更好的平台展示多面的自己,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若整日只知埋头学习,学生将失去少年感,没有朝气,萎靡昏睡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会更容易滋生各种各样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为了培养新课标下创新科技人才,我们应当重视并开展各种相关教育活动和竞赛,丰富生活,丰富内心,培养一个健康健全的创新科技人才。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此时的学生正是青春靓丽,朝气蓬勃的年纪,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因此,提供机会和平台,创造创新科技教育的氛围,让学生集中精神,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和科技活动,教育学生互相帮助,与师长密切交流,健康地度过人生的金色年华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1] 杨 雄 明 . 初 中 生 物 教 学 中 的 情 境 教 学 研 究 [J]. 南 北 桥 ,2020,10.3969:085
[2]孙源.新课标下科技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8,359(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