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文阅读· 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在五年级的个案研究
臧学礼 栾荣欣
青岛徐水路小学;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夏庄小学 266100
一、“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概述
(一)“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的内涵
“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选择一组具有相关性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并引导学生将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技巧和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局限,强调学生在多篇文本的阅读比较中,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巩固阅读成果,提升写作水平。
(二)“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五年级是小学中高年级的重要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正处于从基础积累向综合运用的过渡时期。“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对于五年级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方面,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体裁、风格和主题的文本,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在写作方面,将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可以借鉴阅读文本中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和素材运用,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提升写作技巧。
二、部编版五年级教材中“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与关联性
部编版五年级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具有丰富性和关联性的特点,为“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材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说明文等多种体裁的文本,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 一花一鸟总关情” 为主题,收录了《白鹭》《落花生》等课文,这些课文在主题上相互关联,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选择更多相关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
(二)教材编排对读写能力的要求
部编版五年级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明确提出了不同阶段的读写目标和要求。在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在写作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文章。“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正好契合了教材对读写能力的要求,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写作经验,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写作训练,又可以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三、“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在五年级的实施策略
(一)主题选择与文本组合
在实施“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时,主题的选择是关键。教师应根据部编版五年级教材的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主题。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 古典名著之旅” 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以“ 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为主题,选择《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课文以及相关的课外古典名著片段进行群文阅读。在文本组合方面,要注意文本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包括不同作者、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本,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教学方法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对多篇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在主题、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对比《将相和》和《草船借箭》时,学生可以发现两篇课文虽然都是历史故事,但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上有所不同。可以运用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阅读《祖父的园子》和《月是故乡明》时,教师可以提问:“ 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读写联动策略
读写联动是“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的核心。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将阅读中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可以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仿照阅读文本的结构、句式、写作手法等进行写作。例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松鼠》这篇说明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可以进行拓展写作,根据阅读文本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创作新的作品。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下册《梅花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 故乡的某种植物” 为主题,写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作文。
四、“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在五年级的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呈现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民间故事” 为例,教师采用“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主题选择上,确定“ 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 为主题。文本组合方面,除了教材中的《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外,还选择了《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等课外民间故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民间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例如,让学生比较海力布和牛郎的人物形象,分析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的不同表现。在读写联动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仿照民间故事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创作一个简短的民间故事片段。进行拓展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篇完整的民间故事。
(二)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对该教学案例的实施和观察,发现“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阅读方面,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群文阅读活动中。通过对多篇民间故事的阅读比较,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特点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写作方面,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和素材,创作出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的民间故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赋予故事独特的魅力。
结语
“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对部编版五年级教材的合理运用和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该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发挥“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的优势,为五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 群文阅读·读写联动” 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探索更多适合不同年级、不同体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远征.在多样态中寻找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道[J].教学与管理,2025,(25):43-48.
[2] 颜 丽 辉 . 初 中 语 文 群 文 阅 读 教 学 开 展 的 策 略 [J]. 学 周刊,2025,(26):97-99.
[3]张虹英.打造群文阅读培育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5,(25):64-66.